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吴氏义学田·其二》
《题吴氏义学田·其二》全文
明 / 陈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数亩膏腴郊外郊,舌端耕破陇头遥。

春风暖播诗书种,时雨香沾秀实苗。

学稼无劳樊氏请,输租不数石崇饶。

个中岂是闲田地,预养英才佐治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吴氏义学田的景象与价值,充满了对教育和农业的深刻见解。首句“数亩膏腴郊外郊”,以“膏腴”形容土地肥沃,点明了田地的宝贵与位置的优越,为后续描绘奠定了基础。

接着,“舌端耕破陇头遥”,巧妙地将语言与农耕联系起来,暗示通过知识的传播可以如同耕耘一样,播种智慧的种子,影响深远。这不仅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也蕴含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春风暖播诗书种,时雨香沾秀实苗”,运用自然界的春风吹拂与雨水滋润来比喻教育的力量,春风象征着知识的温暖传递,时雨则代表适时的教诲与滋养,使学生如同幼苗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营养,茁壮成长。

“学稼无劳樊氏请,输租不数石崇饶”,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通过学习农业知识,无需像古代富商樊氏那样请人指导,就能有效耕作,同时也不必像石崇那样富有,就能合理地缴纳赋税。这不仅是对农业知识实用性的肯定,也是对通过教育提升个人能力的赞颂。

最后,“个中岂是闲田地,预养英才佐治朝”,强调这片田地并非普通的农田,而是培养人才、为国家治理输送栋梁之材的地方。这里的“个中”既指这片田地,也暗含了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预示着这些人才将在未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教育与农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赞美了知识的力量,也呼吁人们重视教育,将其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作者介绍

陈繗
朝代:明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杨芝林刺史息园

宦海已倦游,言归谢华膴。

投簪返故园,经营成别墅。

依冈构丘壑,高低辟花圃。

涉趣有余欢,亭轩便容与。

林野娱清旷,看云倚杖拄。

虑澹轻外萦,山居胜绾组。

往时牧巴中,廉能用勤补。

兹脱世网羁,恬适情无岨。

我钦芝林翁,肥遁完出处。

游赏戾息园,佳景凭挹抒。

培植缅旧德,慈孙能述祖。

进退获居安,结庐爰得所。

(0)

次韵右臣潞河见怀

回首高城生积阴,大通桥畔独幽寻。

黄花醉后人何处,白雁声中霜满林。

倚枕梦回津月晓,扣舷秋入蓟门深。

樽前自奏歍钦曲,并世谁知牙旷心。

(0)

失题·其一

我生痛不辰,尘网苦相缚。

壮岁赋归田,未占林泉福。

夜警蚩尤旗,昼闻山崩谷。

寇氛日又逼,东南尽茶毒。

避乡非惜命,污秽不忍触。

此身长逝矣,无玷喻白玉。

(0)

邯郸道中

磁州城外柳毵毵,一路双渠夹翠蓝。

十七年来重回首,北风催雪又邯郸。

(0)

挽林文忠

海上归来宦橐空,负戈万里复从戎。

玉关田赋三司外,金齿功名百战中。

毕竟苍生思谢傅,果然天子用温公。

大星一坠英雄恨,五管烽烟照岭红。

(0)

大风留万安两日

虎啸龙呿太不平,颠风竟夕撼春城。

飘摇客子孤舟梦,激荡荒江万马声。

鸿雁不来愁北望,鹍鹏欲化想南征。

明朝十八滩头路,准拟看山趁晓晴。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