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栽桑,秋霜染鬓,携家归隐吴阙。
人生似寄,寄一庵、聊掩尘辙。多感君情密。
亲藏袖、裹将片叶。
要助我、梅窗记曲,竹屋分图,端溪小砚如笏。
秦斯篆,宣籀笔。讶两字题名,暗传心诀。
风流未泯,便当得、金兰盟结。声影从灰灭。
衡门下、疗饥有术,唯与此君,尊酒徘徊,邀天上之明月。
东海栽桑,秋霜染鬓,携家归隐吴阙。
人生似寄,寄一庵、聊掩尘辙。多感君情密。
亲藏袖、裹将片叶。
要助我、梅窗记曲,竹屋分图,端溪小砚如笏。
秦斯篆,宣籀笔。讶两字题名,暗传心诀。
风流未泯,便当得、金兰盟结。声影从灰灭。
衡门下、疗饥有术,唯与此君,尊酒徘徊,邀天上之明月。
这首诗名为《江南春》,作者汪东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诗中描绘了一幅隐居生活的画面,诗人像东海边种植桑树的老者,因岁月流逝而白发斑驳,选择归隐于吴地的山林。他感叹人生的短暂,以简陋的庵舍为家,试图避开尘世的纷扰。
诗人深感朋友的情谊深厚,朋友珍藏一片桑叶,寓意着友情的珍贵,希望它能陪伴诗人度过寂寞时光,如同梅窗中的乐曲和竹屋中的画卷,还有那精致的端溪小砚。诗人提到了秦斯篆、宣籀笔,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与友人共同研习书法的雅趣。
在这样的隐逸生活中,诗人期待能与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即使岁月流转,风华不再,也能保持心灵的契合。在简朴的生活中,诗人通过衡门下的自给自足,以及与友人共饮,仰望明月,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