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湖心通翠微,入山先自著山衣。
绕篱野豆花争放,背日嵓枝叶半稀。
渔散空洲秋水在,烟横高岫夕禽归。
閒居最得无能味,白石苍苍是钓矶。
一径湖心通翠微,入山先自著山衣。
绕篱野豆花争放,背日嵓枝叶半稀。
渔散空洲秋水在,烟横高岫夕禽归。
閒居最得无能味,白石苍苍是钓矶。
这首明代诗人丰越人的《至石壁庄》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居图景。首句“一径湖心通翠微”,以一条小路引领读者进入湖光山色之中,暗示了环境的幽深与秀美。接着,“入山先自著山衣”写诗人仿佛融入自然,换上山野装束,体现了其对山水生活的亲近和投入。
“绕篱野豆花争放”描绘了篱笆边野豆花开得繁盛,竞相绽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背日嵓枝叶半稀”则展现了山岩背后树木稀疏,阳光斑驳的景象,透露出一种静谧与疏朗。
“渔散空洲秋水在”描绘了秋水澄澈,渔舟散去,空荡的洲渚更显宁静。傍晚时分,“烟横高岫夕禽归”,炊烟袅袅升起,归巢的鸟儿在山峦间穿梭,增添了田园诗意。
最后,“閒居最得无能味,白石苍苍是钓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他品味着无为而治的意境,悠然自得地坐在白石钓鱼矶上,享受着这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恬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壁庄的自然风光和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隐逸情怀。
读书万卷不经济,懒境最佳工坐睡。
手持绿玉信步行,穿破麦花到林际。
萦回空谷含幽光,隐映深松发清吹。
北风掠野牧者谁,牛影参差霜草悴。
一牛閒卧意方安,童子何知鞭已至。
回头一望尽天南,高下千峰洒浓翠。
近村远浦合寒霏,落木平林归暮气。
世工善画贵逼真,悠悠真境谁能契。
古来文章亦如此,真处看来有深味。
竞为幻语欲幻人,敢向人前辨醒醉。
归来归来勿为留,幸有禽声媵予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