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恃重险,而人谁敢窥。
征西裹毡入,蜀人竟难支。
东吴倚三江,汹涌乃天为。
楼船焚缆下,吴人亦离披。
维险不可恃,维贤为可资。
舟中皆敌国,君人当慎之。
西川恃重险,而人谁敢窥。
征西裹毡入,蜀人竟难支。
东吴倚三江,汹涌乃天为。
楼船焚缆下,吴人亦离披。
维险不可恃,维贤为可资。
舟中皆敌国,君人当慎之。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感寓(其三十九)》以四川和东吴的历史地理为背景,通过描绘两地的险要形势,寓言性地表达了对治国策略的思考。
首句“西川恃重险,而人谁敢窥”,写出了四川地区凭借天然的险峻地形作为屏障,使得外来势力难以轻易侵犯。然而,接下来的“征西裹毡入,蜀人竟难支”则暗示即使有险阻,若无妥善应对,仍可能被外敌突破。
东吴部分,“东吴倚三江,汹涌乃天为”描绘了长江及其支流的壮阔与威力,暗示东吴也曾依赖水军优势。然而,“楼船焚缆下,吴人亦离披”则揭示了即便拥有强大武力,一旦战略失误,也会导致败局。
最后两句“维险不可恃,维贤为可资”,强调了仅依靠地理险峻是不够的,真正的力量来源于贤能的领导者和正确的策略。诗人告诫统治者,面对内外敌情,应谨慎行事,重视人才和智慧。
整首诗以历史典故为引,寓言深沉,警示后世君主勿过度依赖险阻,而应重视人才和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