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绿阴浓,莺声懒,庭院寒轻烟薄。
天然花富贵,逞夭红殷紫,叠葩重萼。
醉艳酣春,妍姿浥露,翠羽轻明如削。
檀心鸦黄嫩,似离情愁绪,万丝交错。
更银烛相辉,玉瓶微浸,宛然京洛。朝来风雨恶。
怕僝僽、低张青油幕。
便好倩、佳人插帽,贵客传笺,趁良辰、赏心行乐。
四美难并也,须拼醉、莫辞杯勺。被花恼、情无著。
长笛何处,一笑江头高阁。极目水云漠漠。
正绿阴浓,莺声懒,庭院寒轻烟薄。
天然花富贵,逞夭红殷紫,叠葩重萼。
醉艳酣春,妍姿浥露,翠羽轻明如削。
檀心鸦黄嫩,似离情愁绪,万丝交错。
更银烛相辉,玉瓶微浸,宛然京洛。朝来风雨恶。
怕僝僽、低张青油幕。
便好倩、佳人插帽,贵客传笺,趁良辰、赏心行乐。
四美难并也,须拼醉、莫辞杯勺。被花恼、情无著。
长笛何处,一笑江头高阁。极目水云漠漠。
这首宋词《大酺·牡丹》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牡丹图景。开篇“正绿阴浓,莺声懒,庭院寒轻烟薄”写出了浓密的绿荫中,黄莺慵懒鸣叫,庭院里春意虽浓,但仍有微微寒意和薄雾,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接着,“天然花富贵,逞夭红殷紫,叠葩重萼”赞美了牡丹的华贵与繁盛,色彩斑斓,花朵重重叠叠,犹如富贵人家的华丽景象。“醉艳酣春,妍姿浥露,翠羽轻明如削”进一步描绘牡丹盛开时的娇艳姿态,仿佛带着露珠的翠羽般清新明亮。
“檀心鸦黄嫩,似离情愁绪,万丝交错”运用比喻,将牡丹花瓣的深浅对比比喻为离别之情的复杂交织,增添了情感深度。随后,“银烛相辉,玉瓶微浸,宛然京洛”则通过精致的环境烘托,暗示牡丹的高贵气质,如同京都洛阳的繁华景象。
然而,“朝来风雨恶”转折,预示着牡丹可能遭遇风雨摧残,让人担忧其命运。“怕僝僽、低张青油幕”表达了对牡丹的怜惜,希望能为它遮挡风雨。接下来,词人借佳人插帽、贵客传笺,倡导在美好的时光里欣赏牡丹,尽情行乐。
最后,“四美难并也,须拼醉、莫辞杯勺”强调要把握眼前的美好,尽管花期短暂,也要尽情享受。词句“被花恼、情无著”流露出对牡丹的喜爱和留恋,而“长笛何处,一笑江头高阁”则以悠扬的笛声和江边的笑声收尾,画面转向了宁静的江头,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总体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命运起伏,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了宋词的婉约之美。
莺娇蝶媚。人与春同醉。虾帘敞,螺卮腻。
清歌调玉管,红蜡垂金穗。
书床畔,半生消受清闲味。
忆昔游湖墅,欢宴犹能记。叹荏苒,韶光逝。
君才真八斗,富贵偏能致。
还堪笑,董生与尔同憔悴。
苔礓净暑,药涧流澌,午风一道清芬。
叶叶干将,参差绿就龙文。
新芽乍吐努白,又丛丛、芳渚长春。
玉泓水,合湘兰风露,采供灵均。
岁岁京华佳节,遍家家儿女,挂艾当门。
寸蒂朱丝,香囊扣近罗裙。
芳醽至今味苦,任罗浮、山下移根。
仙梦远,一茎花、如见故人。
立马函关,看古帝王州无恙。
问何处旗亭睹酒,双鬟曾唱。
紫塞三千杨柳路,黄河一半桃花浪。
更西风、驴背古长安,增惆怅。金鉴录,怀贤相。
玉关曲,思名将。记几番搔首,定军山上。
割据风云王霸气,河山面目英雄样。
听大江、流尽古今秋,声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