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花乱草春春有,秋鸿社燕年年归。
青天露下麦苗湿,古道月寒人迹稀。
闲花乱草春春有,秋鸿社燕年年归。
青天露下麦苗湿,古道月寒人迹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悠远的田园风光,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和细腻描摹。诗的前两句“闲花乱草春春有,秋鸿社燕年年归。”通过对比春天繁盛的野花与秋季归来的大雁,表现了时间流转和生命轮回的主题,也暗示着自然界的永恒循环。
第三、四句“青天露下麦苗湿,古道月寒人迹稀。”则通过对晨露滋润麦苗和夜晚月色中的冷清古道两种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知。同时,这里的人迹稀少也许隐喻着一种超脱尘世、寂寞孤独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与秋季、日与夜的对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也折射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操。
清貌淩寒玉,朝来拜拾遗。
行承天子诏,去感主人知。
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
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