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崔拾遗赴阙》
《送崔拾遗赴阙》全文
唐 / 朱庆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清貌淩寒玉,朝来拜拾遗。

行承天子诏,去感主人知。

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

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uīshíquē
táng / zhūqìng

qīngmàolíngháncháoláibàishí
xíngchéngtiānzhàogǎnzhǔrénzhī

jiànpèifēnbānfēngshuāngshí
mínggāozhùfēijiǔxiāo

注释
清貌:清秀的容貌。
淩寒玉:寒冬中的美玉。
拾遗:拜见或寻找失落的事物。
行承:接受并执行。
天子诏:天子的命令。
主人知:主人的理解。
剑佩分班日:剑和佩饰整齐排列的日子(可能指官员上朝的日子)。
风霜独立时:面对艰难困苦独自一人的时候。
名高:名声很高。
住不得:无法停留。
九霄期:九天之上的地位,比喻极高的官位。
翻译
清秀的容貌如同寒冬中的美玉,清晨前来拜见遗失的东西。
接受天子的命令出行,离去时希望主人能理解我的心意。
在剑佩整齐排列的日子,或是独自面对风霜的时候。
名声太高以至于无法停留,这并非我追求的九天之上的地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名为《送崔拾遗赴阙》。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以精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和期许。

"清貌淩寒玉,朝来拜"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清冷如玉、气质高洁之人的形象,早晨拜访,这样的开篇已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境。"拾遗" 指的是崔拾遗,诗中的主人公,他即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

"行承天子诏,去感主人知" 这两句表明了主人公的使命是传达皇帝的命令,而这份使命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主人的情谊。诗人通过这样的叙述,不仅展示了崔拾遗肩负的重任,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

"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 这两句描写的是主人公即将踏上的旅途,以及他独自一人在寒冷的风霜中行走的情景。"剑佩"象征着使者的身份和地位,而"班日"则是时间的划分,这里强调了他的离别和孤独。

"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 最后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崔拾遗的赞赏和期望。"名高"指的是崔拾遗的声誉和才华,而"住不得"则暗示了他的才能无法在此处得到施展,必须到更宽广的天地中去实现。而"非与九霄期"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最高祝愿,希望他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外貌、使命、离别以及未来的美好祝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期许,是一首送别之作中的佳篇。

作者介绍
朱庆馀

朱庆馀
朝代:唐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生辰:826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猜你喜欢

赠别晋秀才

逆旅论交未一年,匆匆为别觉凄然。

官河去棹多春水,故里归耕有石田。

名姓不从当世显,文章可得后人传。

多才还射君门策,迟子重来住日边。

(0)

读庄子

吾读漆园书,秋水一篇足。

安用十万言,磊落载其腹。

北风熟柤梨,冷日照鸿鹄。

人生固多事,端坐至秉烛。

(0)

西江月

天上繁星难数,人间万籁无声。

忽闻清柝近三更,月照纱厨冷静。

若个情深似海,却怜命薄如冰。

吹嘘何日上青云,愁杀灯昏梦醒。

(0)

题独立图照

尔貌庸,尔体腴。尔识暗,尔性拘。

一生爱画图,十载事岩区。

烽火忽迷途,避地若惊凫。

客中有所需,朝朝笔端濡。

患难人情殊,丹青滥于竽。

远游遁迹纷踟蹰,茅堂芦壁屡徒居。

忽闻江乡复一隅,适园无羔草木舒。

胡为乎袖手独立犹守愚,岂缘年届爱莲惮驰驱。

抑惧憧憧冠盖竞相趋,惟望游氛行息归旧庐。

无声胜有声,往还酬酢多欢娱。

(0)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寒山影里见人家。

鸟啼深处舂灵药,马饮春泉踏浅沙。

日落远波惊宿雁,月临荒戍起啼鸦。

烟霞淡泊无人到,只有绯桃万树花。

(0)

莲叶

东西南北总田田,未作芙蓉已可怜。

鱼戏不惊珠乱泻,人擎最爱月多圆。

湘累水屋香谁似,越女罗裙色未鲜。

玉溆金塘无阙处,花开一一故相穿。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