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晴霁,孤墉高处揖清寒。云闲万髻千鬟。
底事春风面目,一变玉巑岏。
淡夕阳平远,野鸟飞还。青云莫攀。吾高兴、在东山。
偃蹇孤松丘壑,不碍春悭。
背阴桃李,正藉得、春光亦强颜。长剑铗、且莫轻弹。
太行晴霁,孤墉高处揖清寒。云闲万髻千鬟。
底事春风面目,一变玉巑岏。
淡夕阳平远,野鸟飞还。青云莫攀。吾高兴、在东山。
偃蹇孤松丘壑,不碍春悭。
背阴桃李,正藉得、春光亦强颜。长剑铗、且莫轻弹。
这首元代王恽的《望月婆罗门引·春雪后看山》描绘了春雪过后的山景,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太行晴霁"四字点明了雪后初晴的景象,"孤墉高处揖清寒"则写出山中孤立的城墙(墉)在晴朗的天气中迎接清冷的山风,营造出宁静而清寂的氛围。
"云闲万髻千鬟"运用比喻,将云层比作女子的发髻,形象地描绘了云朵在阳光下轻盈的姿态。"春风面目,一变玉巑岏"进一步描绘春天的到来,春风使山峰如玉雕般峻峭,富有动态感。
"淡夕阳平远,野鸟飞还"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光线柔和,远方景色清晰,野鸟归巢,增添了生机与宁静。"青云莫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愿追求仕途。
"吾高兴、在东山"直接表达诗人的心境,他的快乐在于欣赏山川,而不是官场的浮华。"偃蹇孤松丘壑"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春光亦强颜"则写桃花李花虽背阴但仍努力绽放,寓意人应积极面对生活。
最后,"长剑铗、且莫轻弹"以剑喻志,劝诫自己或他人不要轻易显露锋芒,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整首词通过描绘春雪后山景,寄寓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