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春色归何处。但见茂林芳树。庭巷落花如雨。
斗乱穿窗户。晚行溪上东风住。荷点青钱无数。
蛱蝶飞来还去。错认花间路。
不知春色归何处。但见茂林芳树。庭巷落花如雨。
斗乱穿窗户。晚行溪上东风住。荷点青钱无数。
蛱蝶飞来还去。错认花间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怀念。开篇即问“不知春色归何处”,透露出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迷惘。接着,“但见茂林芳树”一句,则将视线转移到眼前繁盛的自然景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观察。
“庭巷落花如雨”、“斗乱穿窗户”两句,以动人的笔触描绘出春日里花瓣纷飞的情景。这里的“庭巷”,不仅指的是家园,更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安宁所在。而“落花如雨”则形象地展现了春天花开花落的生动场景。
“晚行溪上东风住”一句,时间推进到了傍晚,诗人漫步于溪边,感受着和煦的东风。这里的“东风”,在古典文学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温柔与慰藉。
紧接着,“荷点青钱无数”描绘了水边荷花盛开的景致,荷叶如同点缀的青色货币,数量繁多,不胜枚举。这种比喻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着诗人对生命中细微之美的感悟和珍视。
“蛱蝶飞来还去”一句,则捕捉到了春日里蝴蝶穿梭于花间的活泼画面,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最后,“错认花间路”表达了诗人在这迷人的自然景色中,不禁迷失方向,仿佛走进了一个无边的幻境。这里的“错认”,既可以理解为物理上的迷路,也可以是心理上的迷惘,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精巧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于故人的怀念之情。
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
生来踰六旬,互觉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离散。
众雏既不来,一子独恋恋。
恋恋不肯离,逐之终不移。
母行无险易,唧唧相追随。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
厥子苦无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渴复忘餐。
子于背上卧,不舍须臾间。
我时见之喜,异类能如此。
因欲观其终,其终谅何似。
一朝大长成,乃知牝牡情。
膨脝娠在腹,渐见东西行。
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卵出子还多,养子何劳役。
朝啄荆草林,暮爪污泥深。
昔时随母意,今作爱雏心。
雏生诚可爱,母老宁忍背。
物性乃不常,使人心叹慨。
物类本无知,无知孰责之。
斯鸡与众异,酷似有天资。
天资以仁孝,变更何太早。
况彼本无知,血毛安足道。
万物灵者人,孰不念其亲。
少艾与妻子,所以夺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称稽古。
埋子得黄金,迩来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泪沾衣。
斯言足自警,题作惜鸡诗。
《惜鸡诗》【宋·李觏】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生来踰六旬,互觉羽翼成。其母且再卵,逐之使离散。众雏既不来,一子独恋恋。恋恋不肯离,逐之终不移。母行无险易,唧唧相追随。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厥子苦无依,攀背如悲哭。窠中母所安,忍渴复忘餐。子于背上卧,不舍须臾间。我时见之喜,异类能如此。因欲观其终,其终谅何似。一朝大长成,乃知牝牡情。膨脝娠在腹,渐见东西行。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卵出子还多,养子何劳役。朝啄荆草林,暮爪污泥深。昔时随母意,今作爱雏心。雏生诚可爱,母老宁忍背。物性乃不常,使人心叹慨。物类本无知,无知孰责之。斯鸡与众异,酷似有天资。天资以仁孝,变更何太早。况彼本无知,血毛安足道。万物灵者人,孰不念其亲。少艾与妻子,所以夺吾真。五十慕父母,虞舜称稽古。埋子得黄金,迩来唯郭巨。古人往莫追,言之泪沾衣。斯言足自警,题作惜鸡诗。
https://shici.929r.com/shici/UHd8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