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桃源忆故人·其二》
《桃源忆故人·其二》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词  词牌: 桃源忆故人

不知春色归何处。但见茂林芳树。庭巷落花如雨。

斗乱穿窗户。晚行溪上东风住。荷点青钱无数。

蛱蝶飞来还去。错认花间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怀念。开篇即问“不知春色归何处”,透露出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迷惘。接着,“但见茂林芳树”一句,则将视线转移到眼前繁盛的自然景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观察。

“庭巷落花如雨”、“斗乱穿窗户”两句,以动人的笔触描绘出春日里花瓣纷飞的情景。这里的“庭巷”,不仅指的是家园,更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安宁所在。而“落花如雨”则形象地展现了春天花开花落的生动场景。

“晚行溪上东风住”一句,时间推进到了傍晚,诗人漫步于溪边,感受着和煦的东风。这里的“东风”,在古典文学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温柔与慰藉。

紧接着,“荷点青钱无数”描绘了水边荷花盛开的景致,荷叶如同点缀的青色货币,数量繁多,不胜枚举。这种比喻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着诗人对生命中细微之美的感悟和珍视。

“蛱蝶飞来还去”一句,则捕捉到了春日里蝴蝶穿梭于花间的活泼画面,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最后,“错认花间路”表达了诗人在这迷人的自然景色中,不禁迷失方向,仿佛走进了一个无边的幻境。这里的“错认”,既可以理解为物理上的迷路,也可以是心理上的迷惘,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精巧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于故人的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其一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0)

水仙花四首·其四

开处谁为伴,萧然不可亲。

雪宫孤弄影,水殿四无人。

(0)

戏十九兄二首·其一

风流公子醉阳台,归路犹传笑语谐。

玉腕双扶争妩媚,不知失足在苍崖。

(0)

子金舅出示雁湖和章走笔为谢三首·其三

龙山仙去参谋死,纵有奇文欲似谁。

前辈风流只公在,不才我定愧牢之。

(0)

惜鸡诗

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

生来踰六旬,互觉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离散。

众雏既不来,一子独恋恋。

恋恋不肯离,逐之终不移。

母行无险易,唧唧相追随。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

厥子苦无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渴复忘餐。

子于背上卧,不舍须臾间。

我时见之喜,异类能如此。

因欲观其终,其终谅何似。

一朝大长成,乃知牝牡情。

膨脝娠在腹,渐见东西行。

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卵出子还多,养子何劳役。

朝啄荆草林,暮爪污泥深。

昔时随母意,今作爱雏心。

雏生诚可爱,母老宁忍背。

物性乃不常,使人心叹慨。

物类本无知,无知孰责之。

斯鸡与众异,酷似有天资。

天资以仁孝,变更何太早。

况彼本无知,血毛安足道。

万物灵者人,孰不念其亲。

少艾与妻子,所以夺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称稽古。

埋子得黄金,迩来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泪沾衣。

斯言足自警,题作惜鸡诗。

(0)

因游华子岗题麻源壁

平生犹未识红泉,今日才游石磴边。

宿雨半晴秋草湿,困来无处可閒眠。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