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灯白发感秋新,矍铄三朝老逸民。
身后文章吾辈事,樽边风雨夙山因。
每怀季子流清涕,但种梅花作好邻。
东郭南湖遗献尽,鲁灵光殿此嶙峋。
照灯白发感秋新,矍铄三朝老逸民。
身后文章吾辈事,樽边风雨夙山因。
每怀季子流清涕,但种梅花作好邻。
东郭南湖遗献尽,鲁灵光殿此嶙峋。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答马丈汾赠作》。诗中以“照灯白发感秋新”开篇,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之景,白发苍苍,感慨时光流逝的情境。接着,“矍铄三朝老逸民”一句,赞美了诗人虽年迈却精神矍铄,如同隐居山林的老者一般,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身后文章吾辈事,樽边风雨夙山因”,表达了诗人对身后之事的淡然态度,认为文章与成就留给后人评判,而自己更愿意在酒樽边享受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与山川的深厚情缘。接下来,“每怀季子流清涕,但种梅花作好邻”两句,借怀念季子(可能指古代的某位贤人)之情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梅花为伴,象征着高洁与清雅的生活追求。
最后,“东郭南湖遗献尽,鲁灵光殿此嶙峋”两句,通过对比东郭和南湖的遗存与鲁灵光殿的现状,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章贡二江流,似合双属玉。
析支下牛江,角立相盘束。
乱石障溪门,长沙连雁足。
渔刀八尺馀,五口共拳曲。
仰忧天碍笠,卧喜江平蓐。
譬叶坠寒流,随风舞幽谷。
千山万山中,了无一所触。
身轻谢物累,泛泛同凫鹄。
林空蝉忽噪,川明鹭初浴。
日暮桂华寒,故山落金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