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何处访匡君,独上峰头扫白云。
闲把道书寻旧隐,远随孤鹤谢人群。
双螺烟霭中天合,三峡溪流静夜闻。
他日结茅从五老,清泉灵药自纷纷。
空山何处访匡君,独上峰头扫白云。
闲把道书寻旧隐,远随孤鹤谢人群。
双螺烟霭中天合,三峡溪流静夜闻。
他日结茅从五老,清泉灵药自纷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攀登庐山之巅,寻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的场景。首句“空山何处访匡君”以问句形式开篇,营造出一种探寻未知、寻求精神寄托的氛围。接着,“独上峰头扫白云”,生动展现了诗人在山巅清除云雾,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超越世俗的追求。
“闲把道书寻旧隐,远随孤鹤谢人群”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闲”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实践。同时,“随孤鹤谢人群”则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双螺烟霭中天合,三峡溪流静夜闻”描绘了庐山烟云缭绕、夜色宁静的壮丽景象,与前文的登山过程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最后,“他日结茅从五老,清泉灵药自纷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憧憬,希望在庐山的怀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清泉与灵药带来的宁静与健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