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起何代,幽佚惟天与。
有众倚耕桑,无人叹寒暑。
岚氛蠹金碧,谷响酬钟鼓。
白昼方丈西,犹眠听经虎。
庄严起何代,幽佚惟天与。
有众倚耕桑,无人叹寒暑。
岚氛蠹金碧,谷响酬钟鼓。
白昼方丈西,犹眠听经虎。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胜因院”的寺庙,其环境之幽静,氛围之庄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先,“庄严起何代,幽佚惟天与。”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了寺庙的庄严与古老,同时也暗示了其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仿佛是天地间的一份赠予。
接着,“有众倚耕桑,无人叹寒暑。”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寺庙内外的不同景象。寺内的人们或许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为外界的寒暑更替所动,而寺外的世界则可能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与变化。
“岚氛蠹金碧,谷响酬钟鼓。”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山间的雾气缭绕,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山谷中的回声与寺庙的钟鼓声相互应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白昼方丈西,犹眠听经虎。”这句诗以生动的细节收尾,描述了寺庙中的一幕:即使在白天,也有老虎在附近休息,却能安然入睡,聆听佛法。这一场景既体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祥和,也寓意着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能够超越一切世俗的界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胜因院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寺庙作为精神避风港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
大地标琼观,真游入翠微。
中天开突兀,半岭度崔嵬。
回见平原绕,低看野气围。
河流刚若带,云出宛成衣。
霄汉身应近,烟霞手自挥。
林篁天杪尽,村落谷中稀。
过雨鸣松壑,悬泉幕石扉。
地馀丘子灶,名仿富春矶。
人去无鸡犬,春归有蕨薇。
歌从灵运和,药向长房祈。
绿酒聊为尔,丹砂不可几。
醉来忘日夜,恋赏未言归。
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
清风如君怀,洒然秋期同。
君去桂湖上,湖水映明月。
明月如怀君,怅然何时辍。
湖风向客清,湖月照人明。
别离俱有忆,风月重含情。
含情重含情,攀留桂之树。
珍重一枝才,留连千里句。
明年桂花开,君在雨花台。
陇禽传语去,江鲤寄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