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
这首清代乾隆皇帝弘历的《谒明太祖陵》表达了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敬仰和对其治国理念的评价。首句“崛起何嫌本做僧”暗示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和尚变为帝王的经历并未妨碍他的崛起,体现了他的坚韧与不凡。次句“汉高同杰又多能”将朱元璋比作汉高祖刘邦,称赞其英雄气概和多方面的才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描绘了朱元璋勤政爱民,不忘祖先,每次巡行地方都会虔诚地拜谒孝陵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孝道和对后世的示范作用。然而,“一代规模颇称树”也指出他在位期间奠定了宏大的基业,但“百年礼乐未遑兴”则暗示尽管政治上有所建树,但在文化复兴方面还有待加强。
最后两句“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表达了对朱元璋过于崇尚古代传统,缺乏灵活变革的忧虑,认为这种保守态度可能为后世留下了隐患,使得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明朝失去了应有的应变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复杂评价,既赞扬了他的功绩,也指出了他的局限性。
谁开幽径窥鱼鸟,素椽掩映芙蓉沼。
傍栏锦鲤镜中游,渡岸紫烟屏下绕。
冷滟高涵翡翠明,清涟净濯琅玕岛。
高人藻雪池沼中,芳心与水同纾皦。
平以不流隐约多,静自无波冥会少。
百年福泽付儿孙,两膊经纶归杖筱。
激鱼炊黍会亲邻,开轩一醉都了了。
醒来子夜月中天,水色山光长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