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名丘往事赊,胜游千载梵王家。
山灵旧出点头石,地妒曾埋解语花。
佛国凭空云入座,剑池共汲水随车。
吟人谩有兴亡感,雪壁淋漓落阵鸦。
虎踞名丘往事赊,胜游千载梵王家。
山灵旧出点头石,地妒曾埋解语花。
佛国凭空云入座,剑池共汲水随车。
吟人谩有兴亡感,雪壁淋漓落阵鸦。
此诗《同林城山杨学舟游虎丘》由宋代诗人萧立之作。诗中描绘了虎丘山的历史与自然之美,以及文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虎踞名丘往事赊,胜游千载梵王家”,开篇即以虎丘山的雄伟之势引入,将它比作虎踞,点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同时暗示虎丘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胜地,千载以来,这里曾是梵王之家,充满了神秘与神圣的气息。
颔联“山灵旧出点头石,地妒曾埋解语花”,进一步描绘虎丘山的自然景观。山灵指山中的神灵,传说山中有点头石,是山灵所出,赋予了山石生命;而“地妒”则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嫉妒之情,曾埋葬了解语花,让这花的语言被大地所吞噬,增添了自然界的生动与神秘。
颈联“佛国凭空云入座,剑池共汲水随车”,转而描述虎丘山的宗教与文化氛围。云入座象征着佛国的超凡脱俗,仿佛云朵也愿意坐于佛国之中;剑池则是虎丘山的另一著名景点,传说中剑池的水可以随车而行,展现了剑池的神奇与独特。
尾联“吟人谩有兴亡感,雪壁淋漓落阵鸦”,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吟人在这里,既是诗人自指,也是对所有文人的共情,他们面对虎丘山的历史遗迹,难免会生发出兴衰更替的感慨;而“雪壁淋漓落阵鸦”则以雪白的墙壁上斑驳的痕迹,比喻历史的痕迹,以及那些曾经在虎丘山留下足迹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身影如同阵列的乌鸦,虽已远去,但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虎丘山的自然风光、宗教文化以及历史人文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这片土地上历史变迁的独特感悟。
一阕定风波,倦眼登临,危阑对横绮。
凉笛延秋,江湖归未得,浅醉慵倚。
劫后吟魂,又轻被、蘋丝牵系。
正红衣掠岸,西风催堕秋蕊。杯底。
遣得孤欢照影,弄清波、短鬓尘洗。
酒入襟痕,好心期、换与故年閒泪。
梦里沧洲,更不信、孤根无寄。
过江人,销尽看花英气。
铅霜和影飏。是碎剪春愁,蕊珠宫样。
麝尘院落,东风外、旋展流苏成桁。
钗梁未上,颗颗结、相思花网。
端正看、分朵幽云,羞供少年新赏。
含风漫整新妆,怕短梦蓬莱,故宫潜怅。
众香敛避,开落事、试问孤根谁傍。葳蕤玉障。
解睡彻、芳韶骀荡。休赚取、属酒春人,熏笼夜帐。
水窗虚,苣蜡皎。梦醒秋堂羁悄。
还依枕、正雾雨冥迷,砌虫咽晓。理愁丝,似乱葆。
倦客三年江表。消凝处,是荡晚荒波,际天衰草。
瘦尽青山,未办得、一丘送老。
病侵潘令,恨极江郎,揽镜鬓霜绕。天末凉风早。
满目江湖,鸿雁信杳。
怕高楼、细数流光,横竹吹彻怨未了。
近黄昏、悄无风雨,蛮春安稳归了。
悤悤染柳熏桃过,赢得锦笺悽调。休重恼。
问百五韶光,酝造愁多少。新颦旧笑。
有拆绣池台,迷林莺燕,装缀半残稿。
流波语,飘送红英最好。西园沈恨先扫。
天涯别有凭阑意,除是杜鹃能道。归太早。
何不待倚帘,人共东风老。消凝满抱。
恁秉烛呼尊,绿成阴矣,谁与玉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