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送七宝娣归宁》
《春日送七宝娣归宁》全文
明 / 沈天孙   形式: 七言绝句

一曲骊歌泪暗垂,香车陌上过春荑。

关情最是蘼芜草,何必杨枝绾别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nsòngbǎoguīníng
míng / shěntiānsūn

lèiànchuíxiāngchēshàngguòchūn

guānqíngzuìshìcǎoyángzhīwǎnbié

鉴赏

这首《春日送七宝娣归宁》由明代诗人沈天孙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春日里送别的情景。

首句“一曲骊歌泪暗垂”,以“骊歌”点明了离别的哀愁,通过“泪暗垂”形象地描绘出送别者眼中含泪、情绪低落的状态,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

次句“香车陌上过春荑”,转而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视觉元素——一辆装饰着香气的马车在春天的路上缓缓驶过,春荑(嫩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一景象既衬托了春日的美好,也暗示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三句“关情最是蘼芜草”,将情感聚焦于蘼芜草上,蘼芜草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此处以蘼芜草作为情感的载体,进一步深化了离别主题,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最后一句“何必杨枝绾别离”,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传统离别习俗的思考。杨枝绾别离,即用杨柳枝编织成环,象征着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此句提出疑问,是否非得依赖外物来表达离别的情感,强调了内心情感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真挚情感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送别时的哀愁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真挚情感的深刻体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沈天孙
朝代:明

沈天孙(公元一五八0年至一六00年)[明],字七襄,宣城人,洗懋学之女。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卒于万历二十八年,年二十一岁。明慧善读书,能为诗。天孙年十七,归屠隆子金枢,与隆女瑶瑟友善。瑶瑟既嫁,时时归宁,相与唱和。天孙卒末几,瑶瑟亦卒。天孙著有《留香草》四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临江仙·其二

思忆故园花又发,等闲过了流年。

休论升擢与平迁。拂衣归去好,无事即神仙。

况是老人头雪白,羞看红粉婵娟。

鸾孤凤只且随缘。莫将桃叶曲,留与世人传。

(0)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已有坠红千片。

春意怎生防,怎不怨。

被我安排,矮牙床斗帐,和娇艳。移在花丛里面。

请君看。惹清香,偎媚暖。爱香爱暖金杯满。

问春怎管。大家拼、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

犹肯自、输我鸳鸯一半。

(0)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

泥水填马不受辙,瓦雪得火犹藏沟。

宿雾纷纷度城阙,朔气凛凛吹衣裘。

穷阎闭门无一客,剥啄惊我有前驺。

强随传呼出屋去,鼻息冻合髭缪缪。

投缰马鬣任攲侧,欲出操箠手还抽。

行思江南悲故事,溪谷冬暖花常流。

前年腊归三见白,霁色岭上班班留。

杖藜此时将邑子,登眺置酒身优游。

岂如都城今日事,秖恐一蹶为亲忧。

因知田里驾款段,昔人岂即非良谋。

君家洛阳名实大,谈笑枯槁回春柔。

平生意气故应在,白发未敢相寻求。

从容退食想佳节,岂无歌声相献酬。

奈何亦作苦寒调,叹息朝夕无骅骝。

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相如正应居客右,子路且莫乘桴浮。

(0)

云山诗送正之

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

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

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

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0)

春寒

春风满地月如霜,拂晓钟声到景阳。

花底裌衣朝宿卫,柳边新火起严妆。

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涩铜壶漏更长。

从此暄妍知几日,便应鶗鴂损年芳。

(0)

过故居

溯筏开新屋,扶舆绕故园。

事遗心独寄,路翳目空存。

野果寒林寂,蛮花午簟温。

难忘旧时处,欲宿愧桑门。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