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
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
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
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
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
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
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自然景象和人生境遇。开篇“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两句,以婉约的笔触勾勒出一处山水环抱的幽深之地,山势起伏,溪流蜿蜒,宛如一幅山水画卷。这里的“碧相围”和“诘曲带城陴”,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着一种被隔绝与世俗的感觉。
接着,“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两句,则转向对话式的表达,诗人自问何人能够到达这般偏远之地,答案是几乎无人。这里的“溪穷壤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闭塞和人迹罕至,而“我”与“子”之间的情谊显得尤为珍贵。
下片,“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两句,情感上升到了哀婉。山城之西的鼓吹声带着悲凉,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那“水风萧萧”,则让人感到一种凄清与空旷。这里的“不满旗”,或许象征着某种未能达成的愿望或者是力量的不足。
最后,“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两句,是诗人对即将离别之人的感慨和自我安慰。面对朋友的临别,诗人感到时间难以预测,未来重聚何时未可知;而“我”的“不可”则是一种无奈与不舍,也是对自己无法制定规则去改变现实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山水景色和对话式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性的无奈。王安石以其特有的哲理与情感深度,为我们留下了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
金门同待漏,紫塞同行春。
倏忽三十年,流光如隔晨。
君昔总边赋,与我尝相因。
筹谋鼓士气,谈笑清边尘。
我有朝天行,送别桑乾津。
桑乾水清浅,难垂任子纶。
还期钓东溟,斯得横海鳞。
君乃独勇退,风节超群伦。
金带横绯袍,还乡叙交亲。
湖山称雅志,诗酒娱閒身。
良会屡见招,义气高雷陈。
君虽乐取友,我岂能辅仁。
而今忽远违,相望如参辰。
赠我有佳制,锵然鸣韶钧。
阳春和诚难,鱼目惭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