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
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
天公不救斧斤厄,野火解怜冰雪姿。
为问几株能合抱,殷勤记取《角弓》诗。
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
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
天公不救斧斤厄,野火解怜冰雪姿。
为问几株能合抱,殷勤记取《角弓》诗。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万松亭》。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个人德行的自勉。
“十年栽种百年规”表明了作者对于时间和事业的长远规划和执着投入。"好德无人助我仪"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自身品德修养的重视,尽管外界可能没有给予帮助或认可,但他仍坚持自我完善。
"县令若同仓庾氏"这里提到的“仓庾氏”是古代著名的忠臣,他们的名字常被用来比喻品德高尚之人。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和追求。"亭松应长子孙枝"则是希望后代能够继承自己的美好事业,如同亭中的松树,经久不衰。
“天公不救斧斤厄”指的是自然界或上天并不总能解救人间的苦难和灾害,这里“斧斤厄”是指危险和困顿。"野火解怜冰雪姿"则形象地表达了即便是在严寒冰雪之中,野火也能融化它们,暗示着诗人对待遇到的困境时保持温暖心态的愿望。
最后两句“为问几株能合抱,殷勤记取《角弓》诗”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好奇和珍视,同时也提及了自己创作的《角弓》诗篇,显示出对个人作品的自信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思,是一首融合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景物的佳作。
别后西湖长在梦,相逢气韵宛清真。
剧谈要使君颐脱,大笑从教坐客瞋。
淮海飘零方见友,湖山秀绝更逢春。
快当火急追清景,莫厌寻幽散策频。
势占江南三百里,烟霏相映出层楼。
芒鞋竹杖山兼水,坐看行吟春复秋。
浮世万途成底事,吾生一饱更何求。
故人京洛风埃地,能信山中此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