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占江南三百里,烟霏相映出层楼。
芒鞋竹杖山兼水,坐看行吟春复秋。
浮世万途成底事,吾生一饱更何求。
故人京洛风埃地,能信山中此乐不。
势占江南三百里,烟霏相映出层楼。
芒鞋竹杖山兼水,坐看行吟春复秋。
浮世万途成底事,吾生一饱更何求。
故人京洛风埃地,能信山中此乐不。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首句“势占江南三百里,烟霏相映出层楼”以磅礴之势展现了庐山的广阔与壮观,云雾缭绕,仿佛与层层楼宇相映衬,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芒鞋竹杖山兼水,坐看行吟春复秋”两句,通过描述诗人穿着简朴的装束,踏着山间小径,或坐或行,欣赏四季变换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浮世万途成底事,吾生一饱更何求”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追求物质的满足已不足以带来真正的快乐,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才是最为珍贵的。
最后,“故人京洛风埃地,能信山中此乐不”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以及对庐山生活的向往与肯定。他相信,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之外,山林之中,有着更为纯粹、真实的快乐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越,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自从邹叟没,谁复定一是。
明明承儒统,隐隐已偏倚。
沿流至南宋,朱陆皆禅喜。
语录徒增加,乾坤莫经理。
神州遂陆沈,无人责诸己。
习斋痛覆辙,披古怀芳轨。
天人自负荷,明亲竟端委。
谫陋步其后,衰老忧颓靡。
忽从宦海中,闻声怀彼美。
目电四存编,神倾北杨里。
千山万壑人,朅来共践履。
谓予非故尔,正学原如此。
愿告偕同人,卓立洗所耻。
新春桃李妍,圣道从兹起。
三复贶我吟,把臂情何已。
船头水怪奔,船后潜蛟吼。
巨石森我左,白波喷我石。
轻舟如飞梭,中容一线溜。
榜人划水开,势与雷霆斗。
捩柁急就之,赑屃伸颈脰。
谹然一声中,生死判清昼。
相传此惊滩,估客屡倾覆。
禅家指迷途,莲花工刻镂。
双柱立中央,呼吸金石奏。
回思下滩时,双瞳瞩前后。
相距一发间,避险如避臭。
三老犹色变,而况僮仆陋。
南来山水乡,到处堪宿留。
垂堂尚有箴,何事建溪走。
平地波澜兴,祸福巧相凑。
足迹皆宿缘,平生藉天佑。
日午恶风恬,城近惊魂收。
且看石上鸟,浴浪正褰噣。
溪回硖角转,三峰面始正。
万仞青琅玕,瀑流下砰訇。
天逼多烈风,飘洒无时定。
细沫随雾消,大珠如星迸。
石罅昔未辟,停泓绝人径。
时挹霄汉芬,遥想菡萏盛。
谁使鸿濛开,瑶宫借涵映。
高罗有垂猿,登历当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