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尚英奇,高谈与众违。
久穷才信命,远客合思归。
箪食非无乐,京尘误入衣。
云山仍旧好,况是觐庭闱。
少小尚英奇,高谈与众违。
久穷才信命,远客合思归。
箪食非无乐,京尘误入衣。
云山仍旧好,况是觐庭闱。
此诗乃宋代诗人李觏所作,名为《送江茂才》。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不舍之情,以及对远方游子归乡心境的深刻描绘。
“少小尚英奇,高谈与众违。”此两句表明江茂才自幼便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见解,与常人不同。他在言论上总是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不随波逐流。
“久穷才信命,远客合思归。”诗人赞扬江茂才即使长期处于困顿之中,也始终坚守自己的才能与命运,且作为一个旅居他乡的游子,他的心已开始向往家乡,想要回归。
“箪食非无乐,京尘误入衣。”箪食,即粗茶淡饭。诗人虽然在简单的生活中,但依然能找到乐趣。然而,京城的繁华与世俗纷扰,如同轻轻落在衣服上的尘埃,让人不由得感到些许烦恼。
“云山仍旧好,况是觐庭闱。”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江茂才的祝愿:希望他能重返那久违的美丽风景,以及家园的温馨。"觐庭闱"指的是古代官员回家乡时需要向朝廷报告的情况,这里则隐含着对朋友平安返回之期盼。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江茂才个性与才能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归乡主题的情感寄托。
万山之中小县耳,乃有须眉之男子。
山是大明山,水是大明水,明亡六年犹守此。
岂有若夫为不善,人自不识若夫豪杰士。
若先生者,乃能真不死。
忠孝节义名四旗,白马之乡良足纪,先生之风今未已。
噫嚱乎嗟哉!当时乃已神龙见首不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