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水竹梅烛韵·其二》
《和水竹梅烛韵·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谁将花烛聘东风,与海棠时恨不同。

意已不求真会合,何妨一白对千红。

(0)
注释
聘:求婚,这里指借东风之力吹开花朵。
东风:春风,象征美好的希望或力量。
海棠: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常用来象征美丽和爱情。
恨:遗憾,此处可能指与美好事物不能相遇的遗憾。
真会合:真正的相会,指实际的结合或心灵的契合。
何妨:不妨,表示即使如此也无妨,有一种豁达的态度。
一白:独自的白色,可能象征纯洁或孤独。
千红: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丰富。
翻译
谁会用花烛向东风求婚,与盛开的海棠花相比,却感到遗憾不同。
心意不再追求真实的相会,又何妨在百花中独白以衬托万紫千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水竹梅烛韵(其二)》。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及其对自然景物的情趣。

"谁将花烛聘东风"一句,以问询的口吻引出全诗的主旨,似乎在探讨是谁让春天的花朵与东风产生了某种联系。这里的“花烛”指的是春天开放的花朵,而“聘东风”则表达了一种召唤或邀请之意,暗示着诗人对于春日里自然界动态的观察和感受。

"与海棠时恨不同"一句,则是将当前的情景与过去某个特定的情感比较。"海棠"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的植物,而“时恨”则指的是随时间流逝而产生的怨恨或不满。这两者的区别,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不同情境和情感的体验。

"意已不求真会合"一句,表达了一种放弃追求事物本质统一的态度。这里的“意”指的是个人愿望或期许,而“不求真会合”则意味着诗人对于某些理想或目标已经不再执着,不再强求它们必须达到完美的统一。

最后,“何妨一白对千红”则是一种豁达的情感流露。在这里,“何妨”表达了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一白对千红"则形象地描绘了白色与红色的对比,或许是指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单纯事物时的平静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在宁静的心灵状态。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元旦有怀姚明府时略地海上·其四

日射彤云接舳舻,摄提初转靖萑苻。

定随飞舄朝双阙,岂效扁舟泛五湖。

两岸新畬催布谷,隔江春鸟唤提壶。

几年官舍清如水,似此元朝不可无。

(0)

元旦有怀姚明府时略地海上·其一

竹里开门听早鸡,露华浓裛野棠低。

美人为政容樗散,泽畔行吟信杖藜。

彩鹢去时寒腊尽,白鸥宿处水云迷。

分明记得重来约,净埽蓬蒿候马蹄。

(0)

秋日南园诸子过访

野塘荒圃近西偏,石角松根辄缆船。

临老投閒能几日,暂时安稳当经年。

客曾有约须乘兴,我本无心莫问禅。

一度吟诗一归去,清风留在水云边。

(0)

送吕广文典教程乡

道重东南正此时,昌黎千古有遐思。

地经往哲曾留泽,文待斯人更起衰。

白社只今无客至,青云何处与僧期。

西岩本是吾家物,乘兴能来未可知。

(0)

至日

眼边斜日下高舂,又放閒人过一冬。

笑倚梅花搔白发,懒吹葭管候黄钟。

药苗带雪抽新笋,鹤势冲寒唳远峰。

大地阳回人未觉,闭门空老最高松。

(0)

泛珠江望白云山·其二

早潮暮潮时往还,大浪小浪波涛间。

一声呕哑涉江棹,十里涳濛回首山。

水寺无人僧定稳,仙岩有路鹤飞閒。

菖蒲花发便须去,居此不难凋玉颜。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