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欲寻相见,大千俱是禾山。
彻底洞明这个,廓然超过八还。
此去欲寻相见,大千俱是禾山。
彻底洞明这个,廓然超过八还。
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禅理,以“此去欲寻相见,大千俱是禾山”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超脱世俗、直达心灵的境界。诗人似乎在说,无论前往何处,心中所求的“相见”,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如同大千世界中的每一粒尘埃都是“禾山”的一部分,暗示着万物皆有联系,一切都在心中。
接着,“彻底洞明这个,廓然超过八还”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领悟。彻底洞明,意味着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廓然超过八还,则表达了超越常规认知、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意象。“八还”可能指的是佛教中关于生死轮回的观念,此处用以象征对传统束缚的超越,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心灵的觉醒与超越。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深刻体悟,也启示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
佳客即良夜,此会安可期。
结发为兄弟,晤言今在兹。
层台挺浮云,河汉宛其垂。
积阴濯列宿,三五正参差。
前山殿影乱,雨势坐已移。
皎月出平陵,徘徊当照谁。
清光澄暑气,飒若撤长帷。
潦水明树间,流飙澹华榱。
零露响空林,蟪蛄以鸣悲。
世路良独难,斗酒多所宜。
达人忌荣名,千载同一时。
游子苦行役,驱车自溟渤。
依依平生亲,斗酒日云没。
秋风亦已厉,萧条众芳歇。
何以赠君子,徙倚揽明月。
燕婉当及时,霜雪变华发。
高足蔽天衢,浮云望双阙。
令德一见疑,积毁能销骨。
中怀不复喻,邈若胡与越。
绸缪有故人,知音无仓卒。
常恐远别离,含意向明发。
盈盈猗兰花,深谷何逶迤。
秋风凋奇树,陨萚以葳蕤。
含英即蔓草,不复扬华滋。
岂无王者香,结根非其宜。
孤生感霜雪,采折中心知。
幸君置怀袖,慰此长相思。
亭亭西山柏,自茂凌寒姿。
下流难久居,壮士多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