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其九》
《杂兴·其九》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逍遥临蓬池,言陟梁王台。

还顾望大河,洪波渺悠哉。

飞雪蔽中原,北风千里来。

驰驱名利途,无骏不驽骀。

精卫自微鸟,东海生尘埃。

(0)
鉴赏

此诗《杂兴(其九)》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逍遥自在的场景与宏大的自然景观,以及对人生追求与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首句“逍遥临蓬池,言陟梁王台”,开篇即以“逍遥”二字点明诗人的心境,仿佛置身于自由自在的仙境之中,随后提到“蓬池”与“梁王台”,既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又暗含着历史的厚重感。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

“还顾望大河,洪波渺悠哉。”转而描写诗人回望大河,只见波涛汹涌,浩渺无边,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与广阔无垠。

“飞雪蔽中原,北风千里来。”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冬日的景象,雪花覆盖了广袤的中原大地,北风呼啸而来,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严酷,也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驰驱名利途,无骏不驽骀。”这一句直指社会现实,表达了对追逐名利之人的讽刺与批判,指出在名利的道路上,无论是杰出的骏马还是平庸的驽骀,都在不断奔走,体现了对人性中贪婪与浮躁的深刻洞察。

“精卫自微鸟,东海生尘埃。”最后两句,诗人借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个人力量与命运抗争的思考。精卫虽小,却能不懈努力,试图改变大海的面貌,以此象征着即使面对看似不可逆转的命运,个体也能通过不懈奋斗,展现自己的价值与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人生与命运的独到见解,既有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临朐道中微雪复叠前韵

晴林霏雪故纤纤,妆点齐城气色严。

已障高丘成白壤,将消皦日作红盐。

吟垂鼻涕冰衣袖,睡放头风宿帽檐。

稍喜征车入图画,穆陵关外数峰尖。

(0)

雪晴早发杜生村至李家口三首·其一

指直难抽袜系纤,仆夫汤沐已晨严。

冰生欲助须如猬,气出堪憎笑似盐。

一径鸦叉迷古埭,万条鹅管插荒檐。

关河冻合酸风击,髣髴沙场射镝尖。

(0)

采石矶

采石矶边飞橹下,斜阳淡淡水粼粼。

山形怒处蟠龙虎,风力强时过鬼神。

天堑旧知南北限,夕烽新动楚吴尘。

一生心事中流楫,愧与朝廷作外臣。

(0)

题王石谷秋山行旅图

奚奴匹马好追游,宛转山凹涧水流。

野店酒阑斜照晚,板桥人去暮云秋。

深林叶落露烟寺,远岫岚生入画楼。

满眼松涛疑滴翠,寒窗无事当寻幽。

(0)

清明节近僵卧舟中思故乡惠山之游作一律以寄慨

每到清明节,常过第二泉。

小桃红染露,新柳绿摇烟。

山色迎人笑,水声夹树穿。

佳辰空负负,偃蹇独眠船。

(0)

奉和徵明游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二

家城岁晚欲回舟,山寺携衾作夜游。

爱月不妨寒步影,岸冠微觉露濡头。

蒲团对语僧围烛,菊宴分题客咏秋。

怪是思清还废寝,钟声为破小堂幽。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