鼷鼠潜神丘,鹓雏集高枝。
区区保性命,二虫曾何知。
哲人无死地,所至福履绥。
以兹七尺身,为君作蓍龟。
赴义不返顾,成仁无推移。
天狼纷下食,中土为肉糜。
予为民请命,大呼起疮痍。
事成天地悦,事败鬼神悲。
乘道而浮游,无须驾鸾螭。
妻孥乃敝屣,已矣从此辞。
鼷鼠潜神丘,鹓雏集高枝。
区区保性命,二虫曾何知。
哲人无死地,所至福履绥。
以兹七尺身,为君作蓍龟。
赴义不返顾,成仁无推移。
天狼纷下食,中土为肉糜。
予为民请命,大呼起疮痍。
事成天地悦,事败鬼神悲。
乘道而浮游,无须驾鸾螭。
妻孥乃敝屣,已矣从此辞。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咏怀(其六)》。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鼷鼠”与“鹓雏”这两种象征不同生命价值的动物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前四句“鼷鼠潜神丘,鹓雏集高枝。区区保性命,二虫曾何知。”通过对比鼷鼠的隐匿与鹓雏的高飞,以及它们各自对生存的追求,揭示了生命的不同形态和价值观念。鼷鼠在神丘下苟且偷生,而鹓雏则在高枝上自由飞翔,两者虽都关注生存,但所处环境与追求的目标截然不同,体现了生命多样性的主题。
接下来的“哲人无死地,所至福履绥。以兹七尺身,为君作蓍龟。”则转向对“哲人”的颂扬。哲人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带来福祉和平静,他们的存在如同占卜的蓍草和龟甲,预示着吉祥和智慧。这里强调了高尚人格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赴义不返顾,成仁无推移。”这两句进一步赞扬了那些为了正义和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他们坚定地追求真理和道德,即使面对死亡也不回头,这种精神如同成仁的勇士,不为任何外力所动摇。
“天狼纷下食,中土为肉糜。”描述了外敌入侵、国家动荡的景象,比喻敌人如贪婪的野兽,肆意践踏着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生活。
“予为民请命,大呼起疮痍。”诗人自比为民请命的勇士,大声疾呼,唤醒受伤的国家和社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事成天地悦,事败鬼神悲。”无论事情最终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引起天地间的共鸣,或喜悦或悲伤,强调了行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乘道而浮游,无须驾鸾螭。”诗人认为真正的自由和追求不应依赖外在的权势或神迹,而是遵循正道,内心自由。
“妻孥乃敝屣,已矣从此辞。”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淡泊态度,认为妻子儿女只是生活中的负担,他已经做好了离开尘世的准备,体现了他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理想、责任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崇高敬仰。
张君志高远,有若云间鸿。
凌风鼓六翮,矫矫摩秋空。
万里簉鹓鹭,燕雀安能从。
况乃将门子,伟然才且雄。
腰悬三尺剑,手挽六钧弓。
蔚为西土英,所蕴惟丹衷。
誓将事明主,岂止分寸功。
天朝资羽仪,赞治歌时雍。
下视斥鴳辈,栖栖但蒿篷。
为赋云鸿诗,勖哉慎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