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平湖水接空,混茫不复辨西东。
长桥柳色澄深翠,断岸桃花映浅红。
人喜兰亭流玉斝,我怀沂水浴清风。
几回江上看湍急,直欲穷源路未通。
积雨平湖水接空,混茫不复辨西东。
长桥柳色澄深翠,断岸桃花映浅红。
人喜兰亭流玉斝,我怀沂水浴清风。
几回江上看湍急,直欲穷源路未通。
这首诗描绘了春水泛滥时的湖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首联“积雨平湖水接空,混茫不复辨西东”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浩渺无垠的氛围,雨水汇聚成湖,湖面与天空相连,一片混沌,难以分辨东西方向,展现出春水充沛的自然景观。
接着,“长桥柳色澄深翠,断岸桃花映浅红”两句,诗人转向对湖边景色的描绘。长桥横跨,柳树垂绿,桃花点缀在断岸之上,色彩鲜明,形成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深翠与浅红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命力。
“人喜兰亭流玉斝,我怀沂水浴清风”则转而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兰亭是古代文人聚会之地,玉斝代表了高雅的饮酒仪式,诗人想象着人们在此欢聚畅饮的情景;而“我怀沂水浴清风”,则是诗人自我的内心独白,他仿佛置身于沂水之畔,感受着清风拂面的清凉与宁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几回江上看湍急,直欲穷源路未通”两句,诗人通过回顾多次在江边观看水流湍急的经历,表达了对探寻源头的渴望,但又无奈于道路不通的现实。这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与前文描绘的自然美景相呼应,展现了诗人既热爱自然又追求知识的精神面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水泛滥时湖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寂寂虫吟砌,策策叶鸣枝。
房栊凄以静,下帘还掩扉。
镫火出檐隙,宿鸟忽惊飞。
人物胡相扰,灭烛息光辉。
寒雨滴长夜,凄风入轻帷。
忧戚相倚伏,衰疾自追随。
居室各千里,含愁将诉谁。
薄祜由天赋,多艰岂人为。
何用得所遣,委命复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