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依绿水簇琅玕,野色萧萧满石栏。
睡足暑消楠瘿几,发疏凉到竹皮冠。
短筇长镵閒生计,老菊衰兰旧岁寒。
日日鸡豚赛村社,酒杯常得小团栾。
园依绿水簇琅玕,野色萧萧满石栏。
睡足暑消楠瘿几,发疏凉到竹皮冠。
短筇长镵閒生计,老菊衰兰旧岁寒。
日日鸡豚赛村社,酒杯常得小团栾。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首句“园依绿水簇琅玕”,以绿水中簇拥着翠竹起笔,营造出清幽的自然环境。接着,“野色萧萧满石栏”一句,通过“萧萧”一词,生动地表现了野草在秋风中的摇曳,与前句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
“睡足暑消楠瘿几,发疏凉到竹皮冠”两句,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在秋凉中放松的状态,楠木制成的几案上,暑气已消,人已沉睡,而头戴竹皮冠的老人,头发稀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闲适。
“短筇长镵閒生计,老菊衰兰旧岁寒”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短杖与长锄是农人的日常工具,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老菊与衰兰虽经冬寒,却依然坚韧不屈,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最后,“日日鸡豚赛村社,酒杯常得小团栾”两句,描绘了乡村节日的热闹场景,每日都有鸡豚祭祀村社,人们欢聚一堂,共享美酒佳肴,体现了和谐融洽的乡村生活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社会中一种恬淡、自足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情趣。
跨飞鸾、醉吹瑶笛,蓬莱知在何处。
薰风飘散荷花露。梦觉已非帝所,忘归路。
谁知道、人间别有神仙侣。身游枢府。
奈诏入玉楼,猛骑箕尾,四海忆霖雨。问王母。
天上桃红几度。蕊宫今是谁主。
明年甲子从头数,春入鬟云鬓雾。如今去。
是处里、福田都著黄金布。庭前玉树。
看子早生孙,孙还生子,岁岁彩衣舞。
俯仰天粘水。尽□□、山河大地,光涵表里。
一夜春风搜万象,檐外雨声不已。
到晓来、六花靡靡。
瑶树琪林寒彻骨,知谁家、娇女慵梳洗。
且捏个,小狮子。琼楼架就东皇喜。
□□使、玉龙战罢,柳绵飞起。
千古佳人诗句在,一任如盐似米。
君试看、岩头溪底。
刹刹尘尘银世界,记当年、曾赴瑶池会。
玉清境,还如此。
田公布衣五尺长,田姥角冠八寸强。
平生布施不造殃,教养儿孙耕与桑。
田公姥,生为农家夫与妇。
寿考百年作田祖,岁岁田头管风雨。
春三秋九享鸡豚,环珓神灵如对语。
田公姥,听侬歌,看侬舞。
使我仓有粳,使我庾有稌,使我囷有黍。
使我富牛羊,千斯牸兮百斯牯。
田公姥,侬肴芬芬兮侬酒湑湑,官税既输兮公役不烦。
男不为人驱,女不为伧妇,读书识字应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