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中已具八功德,浴处还敷七净华。
妙体本来尘不染,何妨痒处与抓爬。
池中已具八功德,浴处还敷七净华。
妙体本来尘不染,何妨痒处与抓爬。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对浴堂新成后的赞叹与喜悦之情。首先,“池中已具八功德”一句,运用佛教中的“八功德水”的概念,象征浴堂水质之佳,如同佛家圣水,能洗涤心灵的污垢,带来身心的清净与愉悦。
接着,“浴处还敷七净华”则进一步描绘了浴堂环境的优雅与洁净,仿佛在沐浴之处铺满了七种纯净的花朵,不仅美化了空间,更营造了一种神圣而祥和的氛围。
“妙体本来尘不染”这一句,表达了对浴堂设计与建造之精妙的赞美,暗示其构造如同高深的哲学或宗教理念,能够净化人心,去除杂念,回归本真。
最后,“何妨痒处与抓爬”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既是对浴后舒适感的直接描述,也是对生活琐事的豁达态度,表明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小困扰,也能以轻松的心态面对,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哲理的思考,不仅赞美了浴堂的美丽与实用性,也传递了对生活美好追求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不雨九十日,火气流郊郛。
空山渴虎兕,涸泥困龙鱼。
农事固骚屑,令人但长吁。
渺思真宰意,反复竟何如。
去岁百川溢,园田变江湖。
南民遂乏食,十九弃路衢。
那闻今秋旱,性命当无馀。
祀龙稽往法,击鼓烦群巫。
殷殷百里雷,奋自东南隅。
阴云随电合,密雨应时须。
驰驱苍黄际,惨淡气色苏。
登楼注远目,百忧聊涤除。
银浪彻平地,玉绳迷太虚。
日月洗尘坌,山川改焦枯。
法宫朝大舜,冠佩皆鸿儒。
况当礼乐新,百灵共持扶。
和气自兹肇,风雨安敢逾。
欲传千岁音,咏言愧蘼芜。
湛湛酒杯绿,酣酣炭炉红。
佳人放玉板,拂镜照芙蓉。
四海无波澜,吾曹方宴閒。
大笑凌白日,高吟动南山。
百岁能几何,会少别离多。
少年嗟贾谊,壮士忆廉颇。
不如醉魂魄,冠巾任倾侧。
冥然逍遥乡,杳与尘寰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