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谁无死,哭君吾倍伤。
大臣属手足,司马近帘堂。
岂意履危险,错思铭太常。
尸留狱户外,残藁蔽斜阳。
人世谁无死,哭君吾倍伤。
大臣属手足,司马近帘堂。
岂意履危险,错思铭太常。
尸留狱户外,残藁蔽斜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为悼念翟尚书所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
首句“人世谁无死”,开篇即道出人生终将面对的不可避免的命运——死亡,引人深思。接着“哭君吾倍伤”直接点明主题,表达对翟尚书逝世的深切哀痛之情,比一般人的悲伤更为强烈。
“大臣属手足,司马近帘堂。”两句通过比喻和对比手法,强调了翟尚书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大臣如同手足,司马接近皇帝的内廷,形象地描绘了翟尚书在政治上的显赫身份和对国家的贡献。
“岂意履危险,错思铭太常。”这两句表达了对翟尚书不幸去世的意外与惋惜。原本以为他能够安然度过难关,却未曾料到会如此突然地离开人世,让人感到遗憾与不解。同时,也暗示了翟尚书生前可能遭遇了一些困难或挑战。
“尸留狱户外,残藁蔽斜阳。”最后两句描绘了翟尚书去世后的情景。尸体留在门外,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而“残藁”(可能指翟尚书未完成的文稿)被夕阳遮蔽,既是对翟尚书才华未能完全施展的遗憾,也是对其身后作品可能被遗忘的忧虑。整个画面充满了凄凉与哀愁,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哀婉的笔触,深情地表达了对翟尚书逝世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政治、艺术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元气充餐,麻衣遮体,万事转头何济。
黄芽白雪,黑水红云,轩帝注传名世。
深谢名师,说破希夷,妙理本来精粹。
把仙胎养就、云*缭绕,万神咸备。
持造化、个个圆成,人人具足,一气返还资质。
周游八景,遍赏三山,不离目前亲诣。
堪笑迷途,岂识阴阳,宗祖任教邪魅。
炼金丹、悉是乾坤英秀,闲生豪气。
旷劫威音,顿悟之时,不假外缘。
任腾腾兀兀,天涯海角,闲云野鹤,岂管流年。
月下风前,逍遥自在,兴则高歌困则眠。
回头处,落花飞絮,远水轻烟。
本来无说无传,道乃□强名岂有禅。
这桃红柳绿,自然消息,何须扭捍,击竹拈莲。
大相无形,真空非有,论甚纤毫与大千。
石狮子,敢胡言貉语,说地谈天。
静室修心,云山养道,几个遇人传诀。
钻攒八卦,鼎备三才,修建道家基业。
阴与阳并,斡转枢机,旋走虎龙蟠结。
这天机逆顺,学流不晓,岂能分别。
希夷理、瑞气腾腾,祥云霭霭,紫雾罩笼金阙。
千神咸备,万化全成,方应大丹熟也。
琪树瑶花,遍满虚无真景,翠红相列。
观心澄晓月,清风满目,洞天清彻。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
挟藏宇宙,剖判玄元,真乐世间无赛。
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显玉般光彩。
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
最至极、翠霭轻分,琼花乱坠,空里结成雯盖。
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籁。
清净门庭,圣贤风范,千古俨然常在。
愿学人、达此希夷微理,共游方外。
寒暑相催,俄然又秋传□信。
惊往事几番成败,百年如瞬。
轩冕未酬黄卷志,琴书早赋青山隐。
占五湖烟月乐希夷,无盈损。
人间事,多愁恨。
方外趣,别风韵。
这瀛洲宁美,玉堂金印。
徇物情怀儿女操,摩天头角神仙分。
看碧霄归去彩凤迎,白云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