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青山一朵愁。飞瀑泪争流。夕阳更作一天秋。
谁忍上高楼。花已落,不须春。镜台交与流尘。
玉颜难再是西秦。魂梦且教逐行云。
命薄古如此,枉用湿罗巾。
一朵青山一朵愁。飞瀑泪争流。夕阳更作一天秋。
谁忍上高楼。花已落,不须春。镜台交与流尘。
玉颜难再是西秦。魂梦且教逐行云。
命薄古如此,枉用湿罗巾。
这首《望远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幽远,以自然景物喻人世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人生易逝的感慨。
首句“一朵青山一朵愁”,以青山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内心的忧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引人深思。接着,“飞瀑泪争流”描绘了瀑布如同泪水般奔腾不息,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激荡与难以遏制。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谁忍上高楼”则表达了面对这种情境时的无力与逃避,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花已落,不须春”,借花开花落比喻生命的盛衰更迭,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镜台与流尘的对比,反映了美好事物的消逝与记忆的流逝,而“玉颜难再是西秦”更是直接点明了青春易逝、容颜不再的主题。最后,“魂梦且教逐行云”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但“命薄古如此,枉用湿罗巾”则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即使哭泣也无法改变现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