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西行五里村,短墙临水望重门。
绿喧林鸟一帘雨,红动湖烟半阁痕。
衣上闻香长不散,井边窥影两无言。
犬声吠入桃花去,又有人来锁后园。
下马西行五里村,短墙临水望重门。
绿喧林鸟一帘雨,红动湖烟半阁痕。
衣上闻香长不散,井边窥影两无言。
犬声吠入桃花去,又有人来锁后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景象。首联“下马西行五里村,短墙临水望重门”以行人的视角展开,通过“下马”、“西行”、“五里村”、“短墙”、“临水”、“望重门”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行旅途中偶遇村庄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颔联“绿喧林鸟一帘雨,红动湖烟半阁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通过“绿喧”、“林鸟”、“帘雨”、“红动”、“湖烟”、“半阁痕”等意象,诗人细腻地描绘了雨后林间的生机与湖面上的烟霞之美,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与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
颈联“衣上闻香长不散,井边窥影两无言”则转向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通过“闻香”、“衣上”、“窥影”、“井边”、“两无言”等细节,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和生动。
尾联“犬声吠入桃花去,又有人来锁后园”以犬吠声和人来锁园的细节收束全诗,既呼应了开头的行旅情境,又在静谧之中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和变化的可能,使得整首诗在和谐统一中又不乏变化,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百年身已任浮沉,但得幽居不厌深。
鹤立庭阶花寂寂,莺声池馆柳阴阴。
看书消豁三竿日,琢句驱驰一寸心。
莫为无才人所弃,携壶野逸自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