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种竹二首·其一》
《种竹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丹霞多异木,筼筜别一山。

常恐绿阴短,分植诸岩端。

天帚不可偏,横扫碧空烟。

碧烟无尽时,此帚天门悬。

阳屿有平石,名之为仙坛。

方广十丈馀,四围青琅玕。

风来动遐音,宫商自成弹。

相传羽化人,石上去不还。

洁净无尘箨,至今空盘桓。

我非爱方士,爱此清风寒。

敢效李卫公,日报竹平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末时期对竹子的深情赞美与向往。诗中以“丹霞多异木,筼筜别一山”开篇,将竹子置于与众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暗示竹子的独特与珍贵。接着,“常恐绿阴短,分植诸岩端”,表达了对竹子生长环境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竹子生命力的赞美。

“天帚不可偏,横扫碧空烟”,运用比喻手法,将竹叶比作天帚,形象地描绘了竹林在风中摇曳的情景,展现出竹林的壮观与生机勃勃。接下来,“碧烟无尽时,此帚天门悬”,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广阔与深远,仿佛竹林的绿意可以一直延伸到天边。

“阳屿有平石,名之为仙坛”,将竹林中的平石比作仙坛,增添了神秘色彩,暗示竹林不仅是自然的美景,也是超凡脱俗之地。随后,“方广十丈馀,四围青琅玕”,描述了竹林的规模与竹子的颜色,强调了竹林的宏大与竹子的翠绿。

“风来动遐音,宫商自成弹”,通过风声与竹叶的共鸣,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妙的音乐感,体现了竹林的宁静与和谐之美。最后,“相传羽化人,石上去不还”,引用传说,表达了对竹林中可能存在的神秘与超自然现象的向往与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美丽、生命力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同时也蕴含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深赞叹。诗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通过竹子这一自然元素,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南征歌十二首·其三

汉皇有道伏羌胡,南粤何知擅一隅。

万里出师将问罪,不因大海富明珠。

(0)

铜雀妓二首·其一

疑陵那可望,催泪复催妍。

飞花销脸靥,拜月笑眉钿。

衔令死犹爱,缄情生自怜。

无因凭李少,为幻入君前。

(0)

星轺驿雨中别林八南还

驿外阴云合,窗中宿雨含。

深岩龙自斗,险路马能谙。

短发星星甚,长愁日日堪。

休将南望泪,归傍二亲谈。

(0)

子夜四时歌八首·其六

恻恻复恻恻,桑黄秋露白。

持糜不能餐,持麻不能织。

(0)

新秋泛舟过西庄听雨话旧三首·其三

历历龆年事,分明昨与今。

不因清话久,那悉故情深。

岁月且迟暮,官曹宁陆沉。

所欣同巷陌,伏腊每招寻。

(0)

咏史乐府二首·其一俎上翁

广武城边列旗鼓,重瞳拔山气如虎,手提老翁坐高俎。

汉王嫚语项王怒,俎上老翁心独苦。

心独苦,儿不闻,儿言但索杯中羹。

儿自生,翁自死,三军缟素为何人。

幸有君臣无父子,由来久假终必归。

机心一发不自知,匆匆数语殊可悲。

汉家创业何草草,谁云杂伯未为非。

君不见当日阴山沙碛中,胡儿鸣镝亲射翁。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