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猪肝要自供,先生约法灶君从。
今朝有喜和人共,浊酒西头寿士龙。
薄薄猪肝要自供,先生约法灶君从。
今朝有喜和人共,浊酒西头寿士龙。
这首诗描绘了冯庵移居至穿虹滨后的生活场景与喜悦之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诗人对朋友迁居新居的祝贺与祝福。
首句“薄薄猪肝要自供”,形象地描绘了冯庵在新居中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的状态,猪肝虽薄,却能自食其力,体现了主人的勤劳与节俭。
次句“先生约法灶君从”,巧妙地将冯庵比作灶君,灶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家庭的守护神,此处用以比喻冯庵在新居中如同灶君一样,为家带来祥和与幸福,同时也暗示了冯庵对新居生活有着虔诚的期待与尊重。
第三句“今朝有喜和人共”,直接点明了冯庵今日的喜悦,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份快乐,体现了他的慷慨与乐于分享的品质,同时也反映出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一句“浊酒西头寿士龙”,以“浊酒”形容酒质普通,但“西头寿士龙”则寓意着冯庵在新居中迎来了长寿与吉祥,这不仅是对冯庵本人的祝福,也是对新居生活的美好祝愿。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祝福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冯庵移居后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体验,通过简朴的生活场景、温馨的人际关系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邻里关系以及个人品德的重视与赞美。
人生天地间,扰扰竟何为?
强弱常苦斗,智愚时相欺。
乃至骨肉亲,浚井土掩之。
感慨发长叹,秋月为低迟。
昨朝开经箧,鼠溺透封皮。
偶置新书籍,背脊尽支离。
艺友赠佛像,肃穆仰高姿。
装裱勤供养,群蚁蚀之縻。
二虫岂有恨,夫亦便其私。
凭此论人事,枢要或可窥。
私为俱生惑,纵之由于痴。
星星如不灭,千愁万恨随。
佛陀开觉路,慧日破沉疑。
入门扫诸相,痴即无所施。
心光常皎皎,处境自得宜。
居家成孝悌,在位兼人师。
终日埋尘涅,终日未尝淄。
是以佛慈爱,永永无穷期。
卓哉圣言量,钻仰信可追。
感时心戚戚,蒿目陈芜辞。
《佛慈篇,时在民国三十三年秋》【清·巨赞】人生天地间,扰扰竟何为?强弱常苦斗,智愚时相欺。乃至骨肉亲,浚井土掩之。感慨发长叹,秋月为低迟。昨朝开经箧,鼠溺透封皮。偶置新书籍,背脊尽支离。艺友赠佛像,肃穆仰高姿。装裱勤供养,群蚁蚀之縻。二虫岂有恨,夫亦便其私。凭此论人事,枢要或可窥。私为俱生惑,纵之由于痴。星星如不灭,千愁万恨随。佛陀开觉路,慧日破沉疑。入门扫诸相,痴即无所施。心光常皎皎,处境自得宜。居家成孝悌,在位兼人师。终日埋尘涅,终日未尝淄。是以佛慈爱,永永无穷期。卓哉圣言量,钻仰信可追。感时心戚戚,蒿目陈芜辞。
https://shici.929r.com/shici/1R4yuZd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