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傍高楼日傍杨,帝家居处本无方。
一州亦属君臣地,大统宁分父母乡。
黑夜吼龙蛇草湿,碧天低雁马台荒。
今朝沛里浮云外,古驿鸟歌归路长。
花傍高楼日傍杨,帝家居处本无方。
一州亦属君臣地,大统宁分父母乡。
黑夜吼龙蛇草湿,碧天低雁马台荒。
今朝沛里浮云外,古驿鸟歌归路长。
此诗《沛中怀古》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鸣雷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帝王居所的深思与怀旧之情。
首句“花傍高楼日傍杨”,以花与楼、日与杨的自然景象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暗示着往昔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接着,“帝家居处本无方”一句,点明主题,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深处,思考帝王的居所与权力的不确定性。
“一州亦属君臣地,大统宁分父母乡”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君臣之地与父母之邦,表达了对权力与亲情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感慨。
“黑夜吼龙蛇草湿,碧天低雁马台荒”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黑夜中的龙蛇象征着历史的波折与动荡,湿漉漉的草地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碧空中低飞的大雁和荒废的马台,则是历史遗迹的象征,它们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替,也预示着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最后,“今朝沛里浮云外,古驿鸟歌归路长”两句,将思绪拉回到现实,通过“沛里”这一地名,联想到历史上的沛县,这里曾是汉高祖刘邦起兵之地。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遥想,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道路漫长而未知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怀古佳作。
恰娟娟绿叶,袅袅紫茎,碧栏罗幌深护。
瘦倚金风,凉含玉露,写出婵娟眉妩。
楚畹烟迷,沅湘云远,芳怀谁诉。
听隔帘、曲奏清琴,极目愁生江浦。比似秋人迟暮。
抱幽香自爱,淡然无语。
恁吟遍离骚,添得几多情绪。采馨纫佩,依稀记取。
曾否素心相许。厮觑著、竟体芬芳,梦影欲寻何处。
积富匪用拙,良贾久居奇。
或遗戎王利,或挟寡妇赀。
艑舸江湖间,辎车都会驰。
居陶为朱公,适齐为子皮。
但知素封贵,不识县官谁。
蹑履明珠缘,揄袂文縠垂。
行乐谅无尽,金多任所之。
安能守穷巷,季次原宪为。
银汉无烟。正碧云露重,秋宇寒添。
去年楼上,销魂似我,今年帘外,消瘦谁看。
镜中未改婵娟影,怎辜负、今夜檀栾。海天圆。
方诸清泪,滴损华年。多情伴你无眠。
愿美人花底,名士樽前。
炉香影热,玉琴韵冷,夜明风静,好景无边。
清光满照梅花梦,再休问、缺陷因缘。甚愁烦。
人天多少缠绵。
一丝残照西园路,飞飞渐忘春事。
冻抱孤芳,轻团落叶,聊伴哀蝉身世。琉璃扇子。
自扑过流萤,粉痕休渍。
瘦草荒烟,谢家庭院黯诗思。
幽丛坠红数朵,月斜风露冷,凉透双翅。
宝髻香疏,罗裙翠减,歌板不堪重试。秋心未死。
问明月黄花,断愁何似。学画窗前,阿娇寒素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