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幽且默,仲尼欲无言。
动植各生遂,德容自清温。
彼哉夸毗子,呫嗫徒啾喧。
但逞言辞好,岂知神监昏。
曰余昧前训,坐此枝叶繁。
发愤永刊落,奇功收一原。
玄天幽且默,仲尼欲无言。
动植各生遂,德容自清温。
彼哉夸毗子,呫嗫徒啾喧。
但逞言辞好,岂知神监昏。
曰余昧前训,坐此枝叶繁。
发愤永刊落,奇功收一原。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斋居感兴二十首》中的第二十首。诗中朱熹以玄天为喻,表达出对孔子“欲无言”的深沉思考。他赞美了万物自然生长的和谐与清静,同时也批判了那些只追求表面言辞之美的浮夸之人,认为他们的话语徒增纷扰,而不知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清明与深刻理解。
朱熹在诗中提到自己曾因未能深入理解前人的教诲而陷入枝节繁杂的困境,最终通过发愤图强,彻底清除杂念,回归到事物本质的原始原则上来。这种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体现了儒家学者对于道德修养和学术探索的严谨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心路历程,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我完善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独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
家在吴楚乡,泪寄东南波。
东都清风减,君子西归朝。
独抱岁晏恨,泗吟不成谣。
贵游意多味,贱别情易消。
回雁忆前叫,浪凫念后漂。
悠悠孤飞景,耸耸衔霜条。
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病深理方悟,悔至心自烧。
寂静道何在,忧勤学空饶。
乃知减闻见,始遂情逍遥。
文字徒营织,声华谅疑骄。
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善士有馀食,佳畦冬生苗。
养人在养身,此旨清如韶。
愿贡高古言,敢望锡类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