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空帏,廊下风帘惊宿燕。
香印灰,兰烛灺,觉来时。
月明人自捣寒衣,刚爱无端惆怅。
阶前行,阑外立,欲鸡啼。
深院空帏,廊下风帘惊宿燕。
香印灰,兰烛灺,觉来时。
月明人自捣寒衣,刚爱无端惆怅。
阶前行,阑外立,欲鸡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静谧与寒冷,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独处时的心境。首先,“深院空帏,廊下风帘惊宿燕”设定了一个幽深院落的氛围,其中空无一人的帐幕与廊下的风帘轻轻摇曳,惊扰着栖息在此的燕子,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感。
接下来的“香印灰,兰烛灺,觉来时”则描写了主人公房间中的香炉里香灰已经熄灭,而兰花形状的蜡烛也燃烧得不多,表明时间已是深夜。这里通过对香火与灯光变化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和生活寂寞感。
“月明人自捣寒衣”则展示了主人公在清冷的月光下独自捣打着被服以御寒,这里通过月亮与寒衣的对比,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紧接着的“刚爱无端惆怅”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绪,他对于某种爱恋或情感的留恋,并非有明确原因,但却无法释怀。
最后,“阶前行,阑外立,欲鸡啼”则描写了主人公在清晨即将破晓之际,在庭院内外徘徊,似乎等待着天亮。这一系列动作与环境的描述,无疑加深了诗中寂寞和孤独的情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淡哀愁与孤独,同时也透露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不舍与惆怅,是一首抒情性质的作品。
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
巴陵十月江不平,万里北风吹客倒。
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
君山偃蹇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
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
扬州云气郁不动,白首频回费私祷。
后胜误齐已莫追,范蠡图越当若为。
皇天岂无悔祸意,君子慎惜经纶时。
愿闻群公张王室,臣也安眠送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