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寒更青,蕙兰幽自芳。
君看绕指柔,何似百鍊刚。
逐物成俯仰,随时变炎凉。
悲哉小人态,所得真毫铓。
松柏寒更青,蕙兰幽自芳。
君看绕指柔,何似百鍊刚。
逐物成俯仰,随时变炎凉。
悲哉小人态,所得真毫铓。
这首诗通过对比松柏与蕙兰的坚韧与幽香,以及“绕指柔”与“百炼刚”的不同特质,表达了对人格独立与坚持原则的赞颂。诗中以自然界的植物象征人的品性,松柏象征着坚韧不拔,即使在寒冷中也保持其青翠;蕙兰则代表了幽静中的高洁与自足,即便无人欣赏,依然独自绽放。这种对比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而非外在环境的影响。
接着,诗人将这一对比扩展到人类行为上,指出人们在面对外界事物时,往往会随波逐流,改变自己的态度以适应环境,这与松柏和蕙兰的坚守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随环境变化的态度被诗人视为“小人态”,即缺乏原则性和坚定性的表现。
最后,诗人感慨于这种随波逐流的行为,认为它如同“所得真毫铓”,即看似得到了一些东西,但实际上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这里的“毫铓”比喻为微小而无实质的收获,强调了坚持自我、坚守原则的重要性,而非追求表面的顺从或短暂的利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行为的对比,深刻地探讨了人格独立与坚持原则的价值,鼓励读者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不为外物所动,追求真正的内在价值。
沙溪参藩今总宪,袖里龙泉金百炼。
春生秋杀天何私,白日青天人共见。
有脚阳春去复来,广人再睹春风面。
帝念湖南为帝乡,右辖须得千夫良。
简俾明公捧檄行,直从岭表趋岳阳。
薇垣三日足甘雨,湖岳为尔生辉光。
甘泉野老无拘束,脚底洞天三十六。
神游衡岳四十年,祝融招手坐青玉。
愿公无禁朱陵关,鹤驭来时春草绿。
樵麓有高峰,大科之初程。
峨峨入云汉,天柱同峥嵘。
于兹作小歇,天阶何乃名。
人谓天盖高,无阶不可升。
岂知得其门,无穷吾可陵。
举足踏半云,倏然羽翰生。
披云逐日月,超然忘故身。
天道无声臭,神游不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