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口义与心传,垂老襟怀未洒然。
却羡步趋堪致远,莫酬问难似攻坚。
制科子静人应识,甲第文山世所贤。
今古此身难再得,相期定在品题前。
千年口义与心传,垂老襟怀未洒然。
却羡步趋堪致远,莫酬问难似攻坚。
制科子静人应识,甲第文山世所贤。
今古此身难再得,相期定在品题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为伍敦夫、张以敬、万曰忠、周崇甫、罗庭猗、曾于健、刘静之等人会试而作的送别之作。诗中蕴含着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问追求的赞美。
首联“千年口义与心传,垂老襟怀未洒然”,表达了对友人知识传承和人格魅力的赞赏,即使到了晚年,仍保持着未尽的激情与热忱。颔联“却羡步趋堪致远,莫酬问难似攻坚”,进一步赞扬了友人在学问上的追求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比喻他们如同能够远行的步履,面对难题时如同攻克难关,坚韧不屈。
颈联“制科子静人应识,甲第文山世所贤”,提到友人中的“子静”(可能指其中一人或代表整体)的才能被世人所认可,他们的成就如同登上了甲第(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名次),展现了他们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尾联“今古此身难再得,相期定在品题前”,表达了对友人独特才华和人格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将超越时空,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高度评价,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学问追求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