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扬州四章·其二》
《扬州四章·其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隋家水调绝琵琶,魏国屯军散碛沙。

地限不须论南北,民风渐已革浮华。

茶冈夜火谁传猎,瓜步春潮自送花。

六代云烟空变幻,孤城保卫极槎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的历史变迁与自然风光,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首联“隋家水调绝琵琶,魏国屯军散碛沙”以“隋家水调”与“魏国屯军”两个历史事件为引子,展现了扬州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变迁。琵琶声绝,暗示着往日的辉煌不再;魏国屯军的散去,则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

颔联“地限不须论南北,民风渐已革浮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无论地域如何划分,南北差异如何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风逐渐摆脱了浮华,回归了朴实。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转变的感慨,以及对淳朴民风的向往。

颈联“茶冈夜火谁传猎,瓜步春潮自送花”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茶冈上的夜晚,或许有人在狩猎,但这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神秘;瓜步洲的春潮则带来了生机盎然的花朵,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画卷。

尾联“六代云烟空变幻,孤城保卫极槎牙”总结全诗,将扬州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六代云烟,代表了扬州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更替,这些变化如今看来仿佛只是过眼云烟。孤城保卫,既指历史上的军事防御,也暗喻扬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坚守。槎牙,形容城墙的坚固与复杂,象征着扬州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联以历史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对扬州深厚文化底蕴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扬州的历史沧桑与自然之美,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短歌行

有翁野望泪满眼,掇衣涉水水过腕。

时饥野雀鸣喧啾,随翁入屋如有求。

物性无过得一粟,翁虽三餐百忧足。

东邻鳦鳦割生鹅,享宾乐客酒滂沱。

鸟性只求无网罗,朱门虽高不相过。

(0)

送李司空

年来归兴百川东,太极岧峣有疏通。

栗里旧风高靖节,龙门新社得司空。

茗瓷酒盏醒还醉,云锦风髯白又红。

踪迹飘然肯回首,弋人何处篡冥鸿。

(0)

小仙晓色图

晓色初分画者稀,吴生醉墨入元微。

千村万落月犹在,习习双鸠出树飞。

(0)

南寺游·其二

郡中休暇一探玄,万事关心未了然。

行上高台试明目,吾民何处少炊烟。

(0)

秋日饮石城黄义官浚清楼上乃子岳弹琴醉后因索诗走笔

凉雨过城隈,楼头对酒杯。

溪连琴操响,山作画屏开。

白发情何系,黄花景自来。

题诗乘醉兴,宁待主翁催。

(0)

风雨过乌戍

昨宵泊莺脰,今此近南浔。

四野寒烟重,三江新涨深。

景阳曾苦雨,子建亦愁霖。

何况停桡客,乡思泪不禁。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