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
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绛帐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机非鄙夫正,懒是平生性。
欹枕鸿雁高,闭关花药盛。
厨烟当雨绝,阶竹连窗暝。
欲赋苦饥行,无如消渴病。
旧业历胡尘,荒原少四邻。
田园空有处,兄弟未成人。
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
今呈胸臆事,当为泪沾巾。
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
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绛帐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机非鄙夫正,懒是平生性。
欹枕鸿雁高,闭关花药盛。
厨烟当雨绝,阶竹连窗暝。
欲赋苦饥行,无如消渴病。
旧业历胡尘,荒原少四邻。
田园空有处,兄弟未成人。
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
今呈胸臆事,当为泪沾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名为《赠薛戴》。通过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象,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困顿的无奈。
开篇“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萧瑟图景。这里的“晓雾”转瞬间变成了“霜”,表明天气的迅速变化,而“寒蝉”的鸣叫声渐渐消失,营造出一种萧索肃杀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景象传达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情绪。
接着,“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表明了诗人对于远方行人的思念。诗中的“长道”和“日暮”强化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从而也加深了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射策本何功,名登绛帐中”是对个人功业成就的反问。诗人自问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是否有所成就,以及这些成就是否能为自己带来荣耀。“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虽有一定的地位,但实际上却感到困顿。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中,“交结”指的是朋友间的情谊,而“惭时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与同时代人的比较所感的羞愧。这里的“龙钟”比喻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老翁一般值得珍惜。
“机非鄙夫正,懒是平生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能和性格的自我认知。诗中所谓的“机”,指的是适时的机会或能力,而“懒”则是一种性格上的倾向,显示出诗人对自己性情的坦诚。
接下来的几句,“欹枕鸿雁高,闭关花药盛。厨烟当雨绝,阶竹连窗暝。”继续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生活场景,其中“欹枕”即是床头的高起处,“鸿雁”则象征着远方和思念。“闭关”、“花药盛”和“厨烟当雨绝”共同营造出一种隐居、自足且与世隔绝的情境。
最后,“欲赋苦饥行,无如消渴病。旧业历胡尘,荒原少四邻。田园空有处,兄弟未成人。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欲赋”即想要抒发,但“苦饥行”却是一种困顿的状态,“消渴病”则是内心深处的忧虑。接着,诗人回顾了往昔的“旧业”,但如今却是“历胡尘”,意味着曾经的成就已被时光掩埋。“田园空有处”、“兄弟未成人”和“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则表达了对家庭、亲人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出诗人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它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赞美,也是诗人自我生命状态的写照。
玉立湘西第一州,丹梯小为岳云留。
东风城郭人行乐,春日旌旗公出游。
便趁绨香摩碧汉,莫嫌绣影涴清流。
两君相见衣冠好,记取儿孙好话头。
方共衡云把酒杯,春风吹向郁孤台。
雁将回处惊帆落,花未开时怯笛催。
别草可堪游子去,寄梅应为故人来。
临行笑觅凝香谱,十驾那追逸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