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上横焦尾,何人识正音。
汾亭空有操,不及杏坛吟。
膝上横焦尾,何人识正音。
汾亭空有操,不及杏坛吟。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琴》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膝上横焦尾",焦尾琴是中国古代名琴,这里暗示了琴声的悠扬和古人的雅致,可能是在膝上抚琴,琴声穿越时空,显得孤独而高洁。"何人识正音"则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人感叹世间能真正理解这琴声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哲理的人寥寥无几。
"汾亭空有操",汾亭可能是指某个与音乐有关的地方,但此处的"空有操"暗示了即使有精湛的琴艺,如果没有共鸣者,也显得徒劳。"不及杏坛吟",杏坛通常与孔子讲学的典故相关,这里的"吟"字则暗指教诲或智慧之音,相较于汾亭的琴声,杏坛的教诲更能深入人心,引发人们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琴艺无人欣赏的遗憾,以及对知识传播和精神交流的向往,寓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呼唤。
朗月何胧胧,照我绮窗中。
窗中美人不能寐,起看玉宇生秋风。
秋风飘飖吹木末,纤云卷尽悬明月。
明月随风出海来,海水荡漾龙鳞开。
寒光喷浸碧落外,白浪涌作金银台。
何处悲风怨羌管,谁家舞榭笙箕暖。
长信宫中漏水长,昭阳殿里更筹短。
漏长更短总含情,开窗坐视河汉倾。
广寒宫,在何处,欲往从之渺烟雾。
青鵻汗漫不可期,桂华如雪东方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