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岂埋香地,梅为感逝花。
有人忆花影,无语自横斜。
园岂埋香地,梅为感逝花。
有人忆花影,无语自横斜。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所作,名为《题董小宛孤山感逝图》。诗人通过对园中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人物董小宛的深深怀念。"园岂埋香地"暗示了梅花虽美,但已不再有往日的生机,仿佛董小宛的芳华已逝;"梅为感逝花"直接点出梅花因悼念亡者而显得更加凄美。后两句"有人忆花影,无语自横斜"进一步渲染了氛围,虽然有人忆起董小宛,但梅花却默默无言,只有它的身影在风中摇曳,寄托着无尽的哀思。整体上,这首诗以物寓情,借梅花的凋零象征人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人家住峰顶,我行时见之。
遂逾数百折,始获叩茅茨。
主人拂尘席,邀我憩征疲。
村居不四五,往往绝烟炊。
携榼请馔具,日暮空筐归。
未知有蔬笋,况乃思甘肥。
提壶试斟酌,不辨渑与淄。
岂无饥渴情,何为异肝脾。
谓言百尺岩,九仞不及施。
昨逢十日雨,众面生光辉。
自从五月来,谁复陈巾匜。
悲哉人间世,生理乃若兹。
我劳尚不解,彼困何能支。
明发舍之去,相看俱涕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