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兴王地,乘时已建都。
离宫万户寄,京邑四方模。
尹以名臣择,朝仍宿哲俞。
果资卿属重,将俾国人苏。
迎饯车交辙,奔驰士结途。
许嗟人惠夺,宋迟德恩敷。
日月天闱近,山河地势趋。
压城隋柳密,开苑汉池枯。
文物希前代,讴歌得大儒。
邹枚迹虽古,宾从岂今无。
百世兴王地,乘时已建都。
离宫万户寄,京邑四方模。
尹以名臣择,朝仍宿哲俞。
果资卿属重,将俾国人苏。
迎饯车交辙,奔驰士结途。
许嗟人惠夺,宋迟德恩敷。
日月天闱近,山河地势趋。
压城隋柳密,开苑汉池枯。
文物希前代,讴歌得大儒。
邹枚迹虽古,宾从岂今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标题为《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诗中,诗人赞美了南京作为历朝兴王之地,不仅历史悠久,且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皇室离宫的所在,更是全国的模范京邑。作者强调了选择贤能尹相和朝廷宿老的重要性,认为这些举措有助于国家的振兴和百姓的复苏。
诗人描绘了南京人民热烈欢迎和追随留守官员的场景,表达了对仁政的期待和对德行恩泽的渴望。他进一步描述了南京的自然风光,如隋代的柳林繁密,汉代的池苑荒废,暗示着历史变迁。同时,诗人赞扬了南京的文化文物和人才辈出,提及了邹枚这样的古代学者,也暗示了当代仍有杰出人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南京的历史地位、政治气象以及文化特色,展现了对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的敬意和对其治理能力的肯定,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美好愿景。
干结青铜,根走石、参天古柏。
最好是、苍阴不怕,火云如血。
雪里直疑神物护,雨馀任待霜皮湿。
但只愁、涧底老风烟,无人识。栋梁用,知难缺。
轮囷辈,俱非匹。
望长松万丈,徂徕山北,一种刚姿雕样劲,共扶大厦翚斯翼。
便作舟、归去也何愁,蓬莱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