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属从公欲请缨,吓蛮草诏喜谈兵。
迷云毒雾飞鸢坠,曾左星轺万里行。
典属从公欲请缨,吓蛮草诏喜谈兵。
迷云毒雾飞鸢坠,曾左星轺万里行。
这首诗《岁暮怀人诗(其十二)》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国家边疆事务的关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强盛与和平的向往。
首句“典属从公欲请缨”,借用汉代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像当年的典属国一样,为国家出力,主动请缨,投身边疆事务,保卫国家的意愿。这里的“请缨”源自《汉书·李广传》,原指李广请求赐给弓箭,以报效国家。
次句“吓蛮草诏喜谈兵”,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以及在处理这类事务时的自信与乐观态度。“吓蛮”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敌人的威慑力,“草诏”则是草拟诏令之意,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政策的参与和贡献。“喜谈兵”则体现了诗人对军事策略的熟悉和热爱。
后两句“迷云毒雾飞鸢坠,曾左星轺万里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比作“迷云毒雾”,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同时,“飞鸢坠”这一景象,既象征着国家面临的危机,也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曾左星轺万里行”则描述了诗人曾经远赴边疆,为国家效力的经历,表现出他对国家忠诚与奉献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事务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国家强盛和平的热切期盼。诗中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瀍水东奔兮涧水攸同,禾黍离离兮荠麦蓬蓬。
周召不作兮桓文告终,王曰以公兮雅降为风。
乌乎!平既自夷兮赧宁得不穷!右悯周。
秋草兮芊芊,黄金台兮夷为渊。
怅广宇兮裂瓦,望离宫兮生烟。
泪可尽兮目可穿,思昭王兮不可言。右怀燕。
渭水渊渊兮函谷嶙峋,我马西逝兮意将涉秦。
父老止我兮子宜爱身,子毋遽西兮秦其有人。
右涉秦。
络纬秋啼金井根,佳人当窗织凤麟。
流云拂拭春无痕,顷刻化作鸳鸯文。
银汉含风星斗摇,虚空迸出黄盘雕。
为君裁作宫锦袍,夺得当年卢肇幖。
妾家本住牵牛渚,与君误结同心缕。
人间怪多离别苦,梦落阳台不成雨。
肠断无心为君织,向君抛却支机石。
何时头戴莲花巾,相伴双成礼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