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尺荒沙没短垣,半弯秋水抱禅门。
空林叶落牛羊牧,曲径苔深鸟雀喧。
县铎仅存清响寂,断碑难认暮烟昏。
参天剩有孤松在,万斛洪涛泻古原。
数尺荒沙没短垣,半弯秋水抱禅门。
空林叶落牛羊牧,曲径苔深鸟雀喧。
县铎仅存清响寂,断碑难认暮烟昏。
参天剩有孤松在,万斛洪涛泻古原。
这首清代诗人芮熊占的《河北废寺》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秋日寺庙景象。首句"数尺荒沙没短垣",写出了寺庙周围环境的破败,沙土掩埋了矮墙,显示出岁月的侵蚀和人迹的稀疏。次句"半弯秋水抱禅门"则以秋水环绕寺门,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第三句"空林叶落牛羊牧"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交织,空寂的树林里,落叶飘零,牛羊悠闲地游荡,增添了荒凉中的生机。"曲径苔深鸟雀喧"则通过小径上的青苔和鸟雀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寂静中蕴含活力的氛围。
第五、六句"县铎仅存清响寂,断碑难认暮烟昏"聚焦于寺庙的衰败,县府的钟声只剩微弱回荡,古老的石碑在暮色中难以辨识,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消逝。
最后两句"参天剩有孤松在,万斛洪涛泻古原"以孤松屹立的形象,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同时借古原上奔腾的洪涛,寓言般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历史的宏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废寺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历史的沉淀与变迁,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椒花献岁初,柳絮连朝洒。青阳乍、转把天悭泻。
寒催兽炭,深欲平鸳瓦。行行逐宝马。
出门一望,琼瑶无际高下。簪裾遥集,芸馆开春社。
峭风吹、一晌吹晴者。阳春拂就,太史信风雅。
人日添佳话。丹青流布,霜髯四皓须写。
秋声凄楚。又惊醒、宿雅起舞。碎桐摇雨。
掩镫黯无语。断甃絮吟蟀,惨共宵深机杼。
自看寒井沈沈,忍冰雪、此终古。凝尘漫数。
旧阑影、今在甚处。海云归否。认苔际庭宇。
荒坟渺千里,我亦伤心孤露。
剩有残月西楼,为吟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