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人归宁可拒,茅分爵锡自应加。
徵招应律欢情洽,试听编钟设虡牙。
天与人归宁可拒,茅分爵锡自应加。
徵招应律欢情洽,试听编钟设虡牙。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宴都尔伯特亲王策凌郡王策凌乌巴什等于万树园诗以纪事》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天人和谐共处的景象,以及自然界的律动与人类情感的交融。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宏大的宴会场景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首句“天与人归宁可拒”,以“天”与“人”的关系为切入点,表达了宇宙万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暗示了宴会的举办不仅是人间的盛事,也是天地间的一种美好交流。接下来,“茅分爵锡自应加”,通过“茅”与“爵锡”的对比,隐喻了地位与荣誉的自然递增,体现了对宾客身份的尊重与礼遇。
“徵招应律欢情洽”,描绘了音乐与节律的和谐,以及由此引发的欢乐氛围,强调了音乐在宴会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后,“试听编钟设虡牙”,通过具体的乐器和仪式,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庄重与隆重,同时也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宴会礼仪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谐、人文情感以及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欣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清代宫廷文化的一个侧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