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全文
唐 / 李益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àiwèiběi使shǐliúbié
táng /

jiézhúmíngliánbīngzhuī
shānchuānsōukǎijiǎbèizhòng

jīngzàixīnjūnxiào
bàoēnshēnwèishíhái

lièzhànggāofēngdāngyíngtàibái
píngróngchǐjiànfēngjiǎnwán

jiéhǎilèipǎoquányǐn
hàntíngzhōngxuǎnzhònggèngshìyuán西

翻译
少年时便随战鼓出征,连续征战追赶敌寇谷蠡。
搜寻山川间隐藏的敌人,身披厚重犀牛皮甲。
旧官署的旗帜依然飘扬,新军将士整装待发。
为报国恩我尚在人世,战马识途,嘶鸣回响。
高耸的烽火台信号举起,军营上空星斗低垂。
七尺剑斩敌平定边疆,密封的信件用泥封印。
横渡大海捕获敌族蒲类,泉水旁让鸟儿饮水解渴。
在朝廷中备受重视,又在五原西部历练过战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离别家园,奔赴边疆的壮阔场景。开篇“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两句,以强烈的动作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军队行进的紧迫与激烈,士兵们如同整理头发般紧跟在一起,追击敌人如同猎取山中的野兽。

接着,“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艰辛和军队的英勇。将士们在险峻的山川间搜寻隐藏的敌人,身披沉重的铠甲,形象地比作犀牛般坚不可摧。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则转而描绘了一幅军营生活的画面。旧有的将领府邸仍飘扬着战旗,而新征集结的士兵们排列整齐,显示出一种军队更迭代谢、生机勃勃的景象。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中,将军在临行前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重返故乡,而他的坐骑也似懂得主人心意,不停地嘶鸣。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则描述了一种边塞警报的情景,连绵的山脉上烽火升腾,军营中的太白星(古代指夜晚最亮的星)因战事而显得低沉。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表现了将士们的武装和准备。长剑如同平定战乱的工具,而封存的药丸则是对未来战斗可能需要的物资储备。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两句中,将军在征途中不仅要克服自然的艰难,还要寻找资源补给。他们截断大海以取得海藻之类的财富,同时也会奔向清泉,以解渴且滋润心灵。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则意味着将军不仅是朝廷中的重要选择,而且还要面对更多未知的边疆任务和挑战。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战争的艰辛、士兵的英勇以及将军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边塞生活的残酷与壮丽,以及军事行动中个人情感与集体使命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作者介绍
李益

李益
朝代:唐   字:君虞   生辰:约750—约830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你喜欢

杏园即事

蟠桃移种杏园初,红抹燕脂嫩脸苏。

闻道飘零落人世,清香得似旧时无。

(0)

杂咏四首·其一

故畦抛汝水,新垄寄钟山。

为问扬州月,何时照我还。

(0)

口占示禅师

去岁别南岳,前年返泐潭。

临机一句子,今日遇同参。

(0)

濮安懿王夫人挽词二首·其一

王族亲无儗,皇图庆有归。

神枢曾感电,仙寝忽藏衣。

正祚尊仁统,新阡祔濮围。

朝廷恩称义,孝奏岂天违。

(0)

集英殿乾元节大燕教坊乐语口号

清跸传音紫集来,逡巡万玉拥钧台。

南山镇地符辰算,北斗倾霞入宴杯。

镐饮篇中鱼演漾,虞韶声里凤徘徊。

年年赤帝乘离月,长见云龙帐殿开。

(0)

摸斗岭

戴斗疆陲省识华,更凭重阜切天涯。

安知玉殿开阊阖,日月星辰在帝家。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