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羡起何年,本是随赋纳。
积馀因成多,为有司津贴。
滥觞致不善,墨吏恣搜括。
皇考悉其弊,无已行权法。
爰令输之官,养廉均弗阙。
督抚逮佐贰,等级以差发。
其有额外求,是贪斯有罚。
以其菽水资,免赋例不豁。
言念甘省黎,灾馀幸存活。
既预免正供,何惜此微末。
诸臣养廉需,毋宁帑项拨。
俾予介遗民,追呼一以脱。
上天况垂佑,麦登禾长勃。
此后旸雨时,仓箱庶不缺。
讵云元气复,沟壑逭臲卼。
西成斯尚遥,遑敢即怡悦。
耗羡起何年,本是随赋纳。
积馀因成多,为有司津贴。
滥觞致不善,墨吏恣搜括。
皇考悉其弊,无已行权法。
爰令输之官,养廉均弗阙。
督抚逮佐贰,等级以差发。
其有额外求,是贪斯有罚。
以其菽水资,免赋例不豁。
言念甘省黎,灾馀幸存活。
既预免正供,何惜此微末。
诸臣养廉需,毋宁帑项拨。
俾予介遗民,追呼一以脱。
上天况垂佑,麦登禾长勃。
此后旸雨时,仓箱庶不缺。
讵云元气复,沟壑逭臲卼。
西成斯尚遥,遑敢即怡悦。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降旨宽免甘肃随赋耗羡并纪以句》。诗中描述了对甘肃地区耗羡(地方官员征收赋税时额外收取的费用)的减免政策,并以此来关怀和帮助受灾的百姓。
诗的开篇“耗羡起何年”,提出耗羡这一制度的起源问题,接着“本是随赋纳”解释了耗羡是随赋税一起征收的。随后,“积馀因成多,为有司津贴”指出耗羡积累过多,成为官员的额外收入来源。接下来,“滥觞致不善,墨吏恣搜括”批评了这种制度可能导致的腐败现象。然后,“皇考悉其弊,无已行权法”表明皇帝了解到这一弊端后,采取了措施进行改革。
“爰令输之官,养廉均弗阙”表示将耗羡收入归公,用于官员的日常开支,保证了官员的廉洁。之后,“督抚逮佐贰,等级以差发”说明了这一政策在不同级别的官员中实施的情况。接着,“其有额外求,是贪斯有罚”强调了对于贪污行为的处罚。最后,“言念甘省黎,灾馀幸存活”表达了对甘肃百姓的关心,以及减免耗羡对他们生活改善的意义。
全诗通过叙述耗羡制度的起源、弊端及改革过程,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关注,以及对腐败现象的坚决打击。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
太极初时欠一梁,漂流偶见石城傍。
曾闻禹庙还如此,可见川祇欲效祥。
不但千年无朽蠹,能令满殿有芬香。
要将盛事传来世,画出梅花十丈长。
乃翁不遐遗,招邀至宅里。
芳馨秩俎豆,声歌列纨绮。
寿色窦庭椿,天芬郤枝桂。
皤皤七十叟,义方严教子。
大儿书满架,心惟醉经史。
金朱非所乐,饮食能知味。
篇章落咳唾,葩藻振奇丽。
月眼老增明,三读使予起。
小儿暨若孙,未遑试以艺。
具谓善吟哦,抑亦工诵记。
庭兰其在兹,芬芳殊未既。
丹岩今良士,南塘古当时。
馆餐未有适,义图以助之。
渠渠推毂心,终莫副所思。
遇合各有缘,天只非人为。
裴回明月枝,乃在海一涯。
一字以拔人,我惭蔡子尼。
遂使文字交,远迈为人师。
骚坛不可即,比兴安所施。
唱酬怀旧章,绚若辞藻摛。
细玩二君咏,形神坐欲驰。
踪迹有聚散,情意无盈亏。
非晚即簪盍,宁久成诀离。
停云思亲友,且和渊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