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臭酒肉,穷居厌藜藿。
赋分各有定,天胡为厚薄?
荒园灌数亩,亦足代耕穫。
折葵助鼎俎,剪韭供春酌。
虽非八珍馔,其味良不恶。
三牲安可常,一瓢易为乐。
古之志道者,粝食甘淡泊。
造物茁此徒,于世宁妄作?
贤哉宋宇叹,美矣樊迟学。
勿嫌食肉鄙,儒家贵俭约。
侯门臭酒肉,穷居厌藜藿。
赋分各有定,天胡为厚薄?
荒园灌数亩,亦足代耕穫。
折葵助鼎俎,剪韭供春酌。
虽非八珍馔,其味良不恶。
三牲安可常,一瓢易为乐。
古之志道者,粝食甘淡泊。
造物茁此徒,于世宁妄作?
贤哉宋宇叹,美矣樊迟学。
勿嫌食肉鄙,儒家贵俭约。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的《天茁亭,为柳膺赋》,通过对贫富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侯门臭酒肉,穷居厌藜藿”描绘了权贵之家的奢华与贫寒人家的清苦,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接着,“赋分各有定,天胡为厚薄?”提出命运的不均等,暗示了对天命的质疑。
诗人以“荒园灌数亩,亦足代耕穫”表达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即使简朴的生活也能自给自足。他用“折葵助鼎俎,剪韭供春酌”形象地描述了朴素的饮食,虽然不是豪宴,但自有其淳朴之美。“虽非八珍馔,其味良不恶”进一步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认同。
“三牲安可常,一瓢易为乐”表明诗人认为物质的丰盛并非长久之计,简朴的生活更能带来内心的满足。接下来,他引用古人“古之志道者,粝食甘淡泊”的例子,赞赏那些坚守道义、甘于淡泊的人。
最后,诗人借宋宇和樊迟的故事,倡导节俭美德,提醒人们不应鄙视肉食,而应珍视儒家提倡的俭约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寓理于事,富有哲理,体现了张昱深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万里蜀山险,难似上青天。
谁知间有,人心之险甚山川。
赖得皇华星使,满载春风和气,来自鉴湖边。
要识方寸地,四十万云烟。佩珑璁,冠昱爚,组蝉联。
眼前富贵馀事,所乐不存焉。
闻道汉家子政,博考兰台载籍,胸次著千年。
会有太一老,同结海山缘。
驾言南东亩,捷出西北隅。
资阳有八士,持谒要诸涂。
须臾平泉道,衣冠被林庐。
问我来何方,过我不适予。
吾非烦嚣避,乐此简便趋。
经行三纪后,旧交半丘墟。
翁仲草没膝,儿孙霜满须。
其间最所怀,刘公真丈夫。
许张二良友,直气横九区。
堂堂舍我去,顾景霜月孤。
寒梧陶令宅,宿草黄公垆。
我岂无肺肠,拊事成嗟吁。
待到西州门,不如早回车。
作诗谢诸友,努力崇远图。
三家令子弟,不谅予心乎。
西风萧萧吹鬓急,独立长空倚天壁。
俯看沧海环九州,仰视青云行白日。
夜归蟋蟀鸣秋床,触处万宝西风香。
而余生世竟何事,孔翠兹影蜉蝣裳。
冥心宴坐自探测,善利几微如白黑。
江西夫子最知心,欲往从之后土湿。
忽来诗句悬清风,拱揖孔孟麾瘠痈。
便思载酒巾车童,一夜壮气干星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