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岩开洞据空明,幽事关心病亦轻。
树杪烟轻茶欲沸,石傍苔破笋初生。
山童池汲时兼钓,林鸟檐栖夜不惊。
忽讶笙簧自何许,荆扉西畔起松声。
当岩开洞据空明,幽事关心病亦轻。
树杪烟轻茶欲沸,石傍苔破笋初生。
山童池汲时兼钓,林鸟檐栖夜不惊。
忽讶笙簧自何许,荆扉西畔起松声。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中洞府景象。首句“当岩开洞据空明”以“岩开洞”开篇,暗示了洞府的隐秘与神秘,而“空明”二字则营造出一种明亮、清澈的空间感,仿佛洞内光线充足,视野开阔。接下来,“幽事关心病亦轻”一句,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心会变得平静,烦恼也会随之减轻,体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致远。
“树杪烟轻茶欲沸,石傍苔破笋初生”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树梢上轻烟缭绕,似乎预示着茶水即将沸腾;石头旁苔藓破土而出,嫩笋初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成长。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蕴含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山童池汲时兼钓,林鸟檐栖夜不惊”描绘了山中孩童悠闲的生活场景和夜晚林鸟的和谐共处,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山童在池边汲水时顺便钓鱼,林中的鸟儿在屋檐下栖息,即使到了夜晚也不感到惊扰,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的和谐之美。
最后,“忽讶笙簧自何许,荆扉西畔起松声”两句,以意外发现洞外松林中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为结尾,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惊喜。这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活中小确幸的捕捉,让人感受到即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洞府及其周围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深深热爱与赞美。
决眦入飞鸟。正江南、梅雨初晴,乱山浮晓。
凤去台空箫声断,惟有疏林鸦噪。
但空锁、吴时花草。
指点中原青山外,奈征尘、迷望愁云绕。
佳丽地,谩凝眺。清风助我舒长啸。
问其中、虚帘曲槛,阅人多少。
风景不殊江山在,况是英雄未老。
且拚与、尊前一笑。
欲说前朝兴亡事,唤谪仙、来共传清醥。
归路晚,月明照。
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
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
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
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
君学有根源,君文有规矩。
寸步履平实,不知虚浮语。
礼废彝伦斁,聋盲数百载。
紫阳当日心,谁复为鼓舞。
气运未回天,人力不能起。
终焉经久功,或慰奔驰苦。
读书要适用,行过言犹耻。
架空累万辞,先儒已坐此。
观君治教篇,农学相资倚。
以兹行吾志,万物当得所。
奈何人理缪,痛哉时不与。
君去将安之,波浪更风雨。
武夷高且深,棹歌声未已。
朝夕足夷犹,尚友朱夫子。
他年见鳌峰,势与此山拟。
了却未完书,相逢定何许。
《送熊退斋归武夷》【宋·蜀翁】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君学有根源,君文有规矩。寸步履平实,不知虚浮语。礼废彝伦斁,聋盲数百载。紫阳当日心,谁复为鼓舞。气运未回天,人力不能起。终焉经久功,或慰奔驰苦。读书要适用,行过言犹耻。架空累万辞,先儒已坐此。观君治教篇,农学相资倚。以兹行吾志,万物当得所。奈何人理缪,痛哉时不与。君去将安之,波浪更风雨。武夷高且深,棹歌声未已。朝夕足夷犹,尚友朱夫子。他年见鳌峰,势与此山拟。了却未完书,相逢定何许。
https://shici.929r.com/shici/BrWgRciu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