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为麟角橐为荷,倚杖蓬莱一浩歌。
玄构九霄开日月,灵源万派决江河。
天人不用陈三策,文学还应首四科。
锡我百朋何以报,杨舟汎汎赋菁莪。
笔为麟角橐为荷,倚杖蓬莱一浩歌。
玄构九霄开日月,灵源万派决江河。
天人不用陈三策,文学还应首四科。
锡我百朋何以报,杨舟汎汎赋菁莪。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与道德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首句“笔为麟角橐为荷,倚杖蓬莱一浩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笔比作麟角,橐(一种盛物的袋子)比作荷,倚杖于蓬莱(传说中的仙岛)之上,高声歌唱,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接着,“玄构九霄开日月,灵源万派决江河”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景象,通过构建高远的境界,使得日月得以显现,水流汇聚成江河,象征着知识的广博与深远影响。
“天人不用陈三策,文学还应首四科”则表明诗人认为,天人之间的沟通无需繁琐的策略,文学应当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强调了文学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最后,“锡我百朋何以报,杨舟汎汎赋菁莪”表达了诗人对于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将以创作更多的作品来回报这份恩情,其中“杨舟汎泛”和“赋菁莪”分别引用自《诗经》,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文学情怀和对教育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志向,也体现了他对文学与教育的深刻理解与热情,是一首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
草堂列仙楼,上在青山顶。
户外窥数峰,阶前对双井。
雨来花尽湿,风度松初冷。
登栈行不疲,入溪语弥静。
云能去尘服,兼欲事金鼎。
正直心所存,谄谀长自省。
适知幽遁趣,已觉烦虑屏。
更爱云林间,吾将卧南颍。
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
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