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都是种愁根,没个花枝又断魂。
新学甚深微妙法,看花看影不留痕。
种花都是种愁根,没个花枝又断魂。
新学甚深微妙法,看花看影不留痕。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昨夜二首(其二)》。诗中以种花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情感。
“种花都是种愁根”,开篇即以“种花”这一行为隐喻,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痛苦。花本是美好之物,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愁绪的根源,这种反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没个花枝又断魂”,进一步深化了愁绪的主题。即使没有花枝,仅仅看到花的存在,也能触动诗人的心灵,引发深深的哀愁。这里的“断魂”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情感的脆弱和易感。
“新学甚深微妙法,看花看影不留痕”,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面对愁绪的态度。他通过学习佛法,寻求心灵的解脱之道。然而,即便如此,当他看到花或花的影子时,仍然无法完全摆脱那份愁绪,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追求解脱过程中仍难以彻底摆脱内心困扰的无奈。
整首诗以花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融合,展现了龚自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郑子有书癖,对书百事忘。
头乱不暇栉,炙冷不暇尝。
持此金石心,力求古文章。
吟哦屈宋作,蚤夜声琅琅。
方挥却日戈,耻窥及肩墙。
不见今六年,所得非复常。
扁舟夜过我,剧论神激扬。
徐出二三篇,稊米于太仓。
已足起衰懦,黑丝生鬓霜。
使得尽见之,殆可针膏肓。
愿子继自今,勿惜倾锦囊。
因来数为寄,岁晚慰所望。